20年前,当王天明第一次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时,他还只是一个怀揣着武术梦想的外乡青年。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幼儿武术第一人”。他倡导的幼儿武术教育,已经影响了数百万孩子,甚至走出了国门,推向了海外。于他而言,武术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一种兴趣、一份职业,而是一项肩负重任的终身事业。
从误打误撞第一次教孩子学武术,到编写第一本幼儿武术教材、制作教学光盘,再到今年成功举办百城百万儿童齐练中华武术活动,在王天明看来,这条幼儿武术教育之路,他走得稳健而顺畅。他相信,这条路今后还将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光明。
王天明
世家子弟自学成才
王天明与武术结缘,听起来似乎应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故事。他出生在湖南桃江的一个武术世家,从小听着祖父那辈人流传下来的“飞檐走壁”传说长大,幼小的心中早早就种下一个大侠梦。
然而事与愿违,王天明的祖父和父亲虽然都习过武,却并不希望他子承父业。长辈们觉得,时代不同了,学好文化才是正道,小小年纪练武,反而会让小孩子仗着有功夫出去惹事。因此,家里只严格教导他们兄弟做人做事的规矩,武术只能自己偷偷想办法去学。
小孩子偷学功夫,没有什么章法,全靠模仿。不过,王天明的天赋依然很快脱颖而出。看哥哥们练鲤鱼打挺,他好奇跟着学,不到两分钟就学会了。模仿着电视和电影里的武打动作,他又很快学会了前空翻、后手翻。稍有闲暇,他就都拿来偷偷练武,再艰苦再枯燥,他也痴迷其中,甘之如饴。
高中毕业后,他下定决心,要走专业习武的道路。在家乡,他找到一家武校,一边学习,一边做助教。有了专业的训练环境,他像一块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着一切新知,很快就成了尖子。之后,因为表现突出,他被派去参加省级的影视特技队集训。在那里,省一级教练的水平让他大开眼界。他暗暗想着,省里的水平就已经比家乡高出这么多,如果到了北京,一定会有更多更强的高手。下定了决心,他放弃了已经稳定的武校工作,辞别亲朋好友,毅然踏上了“北漂”之路。
来到北京,意味着更大的平台和更激烈的竞争。在首都体育师范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术队,他得到了名师指点,比在家乡时练得更艰苦、更细致,进步也更快。更重要的是,他有了更多机会系统地学习运动科学知识,深入了解中华武术的发展源流乃至武术背后的传统文化。不管训练和教学任务有多累,他都要每天拿出四个小时以上来学习,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小朋友的“武教头”
王天明走上推广少儿武术之路,一开始是机缘巧合。
那时,他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术队学习。一天,武术馆来了一群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体验一下学武术。可武术队的老师没人教过这么小的孩子,一时间不知怎么教才好。总教练考虑再三,想到王天明在家乡武校教过小孩,就派他去试一试。
王天明当时也没有太多经验,心里颇有些忐忑。为了教好这节课,他下了不少功夫,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保护他们的安全,如何寓教于乐、掌握好课堂节奏……一堂课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推敲。结果,他的课大获成功,孩子们兴高采烈,家长们也十分认可。不久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幼儿园就开始邀请他去开班授课。
随着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找上门来,请王天明开武术课。他从小就是“孩子王”,特别懂得孩子的心理,教得如鱼得水。不过,对那时的他来说,这依然只是一份工作,还没有更深入地思考其中的意义。
直到年,他的幼儿武术教育开始得到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