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远大师真的只有内力而不会武功不是,这其

作为少林,武当,峨眉三派各自九阳神功的布道者,武当派开派祖师张君宝的师傅,少林派的杂役和尚——觉远大师。

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的描绘居然是不列辈分的一个底层和尚,徒有内力,不会多少武功招式,因此一直寂寂无名的普通和尚。

而翻开史籍,去比对一下,历史上还真有那么一个觉远和尚,奇怪的是这个觉远和尚不只是会武功,而且是以武功而闻名。一个武功很好的人被设置成内力很强但却不会武功,金庸到底想借此说明什么?

01真正的觉远和尚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觉远是浙西严州人士,他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本是世家子弟,酷爱练武,精通技击和剑术,性情旷达豪迈。不知是因为确实痴迷武术还是因为犯事,反正不知为何缘故,跑他最后到嵩山少林寺去出家了,并且还拜在寺里一个叫恒温的老禅师门下,老禅师赐其法名觉远。

看起来觉远和尚很像水浒传里面的九纹龙史进,家庭条件不错,可是就是大小喜欢舞枪弄棒,一心找各路高手当师父练习本事,只不过他后面又走了花和尚鲁智深的套路,出家了而已。

乱扯两句,话说回来,一个精通技击和剑术的世家子弟,跑到了高级武术进修学校---天下武术正宗的少林寺来了,可以预见的是这伙计的武功又更上一层楼。那么,历史上的觉远和尚肯定是实打实的武术高手!

02金庸小说中的觉远大师又是啥样的形象呢?

(节选自神雕侠侣最终回)--杨过看这僧人时,见他长身玉立,恂恂儒雅,若非光头僧服,宛然便是位书生相公。和他相比,黄药师多了三分落拓放诞的山林逸气,朱子柳却又多了三分金马玉堂的朝廷贵气。这觉远五十岁左右年纪,当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俨然、宏然、恢恢广广、昭昭荡荡,便如是位饱学宿儒、经术名家…….

这样一看,居然是一个渊博无比的学术和尚。只要带上假发,穿上西装,妥妥一个清北的文科大教授。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觉远道:老僧只知念经打坐,晒书扫地,武功一道可一窍不通......何足道这一十六手“迅雷剑”竟尽数刺上了铁桶。旁观众人见觉远手忙脚乱、左支右绌,显得狼狈之极,果是不会半分武功,但何足道这一十六下神妙无方的剑招,却全给觉远用铁桶以极笨拙、极可笑的姿式挡开了......

经过少林寺诸位高手,以及昆仑派开派宗师何足道先生的一致认定,以及觉远本人自己的说法,他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武功,那自然也没有练习过武功。

03到底是为什么呢?

金庸先生惯于将人文寓意于武功和内力之中,这又是他老人家的一个变化。这个手段使得非常到家。

觉远大师没有武功,但是内功却非常的强,而且他练习的内功心法还是威力最强的九阳神功。

因为金庸在他构造的武侠小说中的所谓武功,就是少林的佛家宗义,武当的道家哲学,都是修行的功法,峨眉派虽然也是佛家,但是摘出来作为代表女子功法修行的门派。

金庸营造的江湖不是拿着刀剑互砍互杀,而是社会学人文学营造的社会印象。

大家可以想象,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其实一个武术大师其实也就只能凭借着武功技能去谋生。在社会上凭借着会拳脚,其实相当于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就意味着“不会武功”。但是学武术之人,往往坚毅耐劳,有着类似于能勇猛精进不退的心性。体健则心明,心明则易悟。最最关键的是学习武术的人会比较坚强,能通过提高身体的耐受性和韧性培养出好的品格。在遇到压力遇到劫难时,能够更坚强。

当然这种坚韧的性格也很可能会结出恶之花,譬如混元霹雳手成昆。

金庸先生所谓的武功招式,其实是入世的,讲的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学,形成思考的习惯,拥有口才和处事技巧,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思辨和哲学。作为智慧等级最高端的哲学,去向哪儿求呢。那么自然就是代表佛学的少林,代表道家的武当。

同比的例子,源出武当的内家高手张松溪,堪称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高手。但是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面是怎么描述的呢,武当七侠各有所长,张松溪最厉害的是智计,非常机敏的一个人,尽力虚化弱化掉张松溪的武功。

最终,觉远和尚在经过金老的如椽大笔加工之后变成了觉远大师,武术人士转化成文化人士,武僧变成了空有内力的文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