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种“进校园”的活动层出不穷,许多运动项目都希望占领年轻人市场,把未来放在青少年身上。11日晚,一场“武术进校园”交流推进会在福州举行。
本次推进会由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武术委员会、福州闽都武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省市武术主管单位、各有关县区武术协会负责人、高校教授、各级武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50余人参加。
作为推进会的主要召集人之一,省武术协会副会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武术委员会会长胡成武表示,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学是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关键、最基础的启蒙地,“武术进校园”应当被推向前台。
进校园,不缺底气
推动传统武术走进校园,福州武术人并不缺少底气。
“福建是武术大省,官方统计,全省有超过30种的传统武术拳种,而福州共有28种传统武术拳种,这是我们一个底气。”闽江学院公共体育部原副主任翁治兴表示。
的确,近年来,福州传统武术人不断叩开各级学校的大门,让非遗文化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据钱塘小学屏北分校武术教练林颖介绍,该校从年建校以来,传统武术拳种——自然门就走进了校园,成为创建武术特色校的一个平台,每班每周安排一节武术课程。
林颖说:“作为一门课程,一定要以教材作为依托,为此我编写了《武之韵》,其内容不仅有传承自然门武术之德的拳术器械,以及人人易学会练的武术操,也有弘扬中华灿烂文化的内容,还有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内容。”
在省詠春拳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国文看来,传统武术进校园既能够传承好非遗文化,同时也能够为培训机构输入新鲜的血液,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为整个项目的良性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一个目的是扩大传统武术的品牌影响力,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校园的传承,能够为传统武术培训机构提供优质的生源”。
据王国文介绍,詠春拳从年开始作为钱塘小学的一个特色传统非遗项目,在6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进校园阶梯式布局。
探新路,文体融合
不过,在校园内,传统武术大都以课外互动和课间操等形式存在。“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传承,只是一个文化活动。”福州市格致中学高级教师方传杰说。
方传杰认为,传统武术走进校园就要符合学校的教学要求,“首先,进入校园是需要教案的,是需要你有教学法的,靠的可不是跟师父学的那些功夫;同时,教师资格证也是一个问题;当然最后还是要摸索内容上如何统一、编排如何更加合理化,这也是传统武术走进校园的基本功”。
省特级教师、福州一中教务处原副主任林志强对于传统武术走进校园的理解是,不能仅仅只有武术的技艺,还要有武术文化的跟进,“只有技艺与文化的结合,才能让武术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才能真正地深入地长久地发扬光大”。
毫无疑问,把优秀的文化提炼出来,成为走进校园的基础,已经成为大部分传统武术人的共识。福建师范大学体科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刘祖辉期待传统武术界能有一场自我革新,“其实我们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无非就这三个问题。把最优秀的东西、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一定要以兴趣为基准,解决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白,我们学生能从武术选修课中得到什么?比如说身体素质有怎样的提升?学习了哪些传统的武术文化?这就需要我们的武术家们编写一套精美的武术教材。当然这样的教材最好还能突出地方的传统文化,毕竟越是地方的就越有特色。”林志强说。
看未来,大有可为
对于传统武术走进校园的未来,翁治兴认为,应该把问题切入到阵地上。
“包括广播操、课外互动这样的活动都是边缘化的。要做到活态的传承和推广,只有占领课堂,各级学校课堂,尤其是高校课堂这样的主阵地。”翁治兴说,现在提出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道路,优秀的非遗就是中国特色,“当然,这是一个攻坚的工程,困难现在有以后照样还有,但是一定要走出进入课堂的第一步”。
刘祖辉则把目光投向了日渐火热的体育中考和高考,期待考试的指挥棒能为武术走进校园提供强大的动力,“要解决武术进校园的问题,就要解决顶层设计的问题。要把武术列入高考或者中考的内容,所有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刘祖辉建议:“首先要做好一校一拳的品牌,先以这种品牌效应以点带面,推动教育部门把武术进校园形成一定的规模。其次要建立科学化的标准尺度,其实这是最难做的一个事情。如何制定科学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这是我认为应该紧锣密鼓,马上去做的事情。一旦突破了,我相信大有可为。”
其实,在政策面上,武术走进校园的春风也不断吹来。
方传杰表示,在去年出台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为缺少体育师资的中小学校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这说明,只要传统武术俱乐部具备了资质,就有条件进一步推动传统武术走进各级学校”。
方传杰说,这是一个信号,说明武术的春天到来了。
(记者肖榕)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