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12月10日讯据福建日报报道当课间操遇上非遗武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龙文湘桥湖畔,鸿浦小学操场。“嘿,哈,嘿……”每到傍晚时分,铿锵有力的练操声不时响起,上百名身着校服的同学一起做“硬核”武术操,场面蔚为壮观。虽然是小学生,但整齐划一、气势十足的招式,既有传统武术的动感,又有韵律操的美感,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为一项中华传统文化,武术既能帮助青少年学生“野蛮体魄”,又能涵养精气神。鸿浦小学的同学们训练的这套武术操是由省非遗项目“何阳拳”创编而成。该校校长侯小卿介绍说,这套武术操共分8节,4分39秒,每节均八拍。“起初以为何阳拳武术操男生会比较喜欢,没想到女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自从开始训练武术操后,孩子们之前做操懒散的情况没有了,现在练起武术操来,一个个都虎虎生威!”
何阳拳在龙文区田丰村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其内容丰富,自成一派,有各种拳术套路、器械套路等,于年3月被列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龙文区第一个省级非遗项目。为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今年6月份,龙文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与龙文区教育局联合开展了非遗项目何阳拳进校园活动。
龙文区习武历史悠久,毗邻鸿浦小学的湘桥村人文底蕴丰厚,因此,自建校之初,鸿浦小学就将“一文一武一名片”作为校园特色项目之一。侯小卿表示,能够在校园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十分有意义。
何阳拳第五代传承人郑木春、第六代传承人苏圳勇走进了鸿浦校园。将非遗文化与小学课程相结合,从想法的萌芽,到具体的落实、推广,怎么教?这个现实问题切切实实地摆在学校和传承人面前。
于是,学校特邀厦门大学退休教授、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林建华以及区武术协会及区少体校老师,与学校体育组老师共同研究创编适合学生训练的何阳拳武术操。
“要有亮点,有创意,还要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好编。”龙文区文化馆非遗项目负责人朱丽娟说,“请专业人员配音解说,每个招式的节奏都要把握好,这样孩子们才能将招式和音乐的节奏卡准。”在借鉴国内传统武术操的基础上,学校最终从何阳拳拳术套路中提取了8个经典动作,结合体操八拍模式创编成武术操,并录制了口令音乐。目前,学校的何阳拳武术操校本教材已经编完,正在审核。
非遗作为一种“慢文化”,其传承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种措施并举,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非遗、爱上非遗。从营造校园非遗氛围、打造师资团队、编写教材、制作微课视频、举办武术操比赛等多方面入手,鸿浦小学正不断努力地让“何阳拳”这一非遗项目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相结合,使之与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伴着九十九湾的悠悠水声,“何阳拳”已在校园生根,非遗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慢慢发芽。(来源:福建日报通讯员郑季华全媒体记者黄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