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镇——周至最古老的重镇之一。南依秦岭,居东、西楼观之间,北横国道,连川陕陇豫之要,有田、就、黑三水分界环绕,马、集、司三乡与之为邻,居县城东南,古镇之中心,八一、鹿马、羊坡、大玉四村相围,承府君、老爷、地藏、药王等八庙佑护。19个生产小组,余户,余人。以猕猴桃为主体产业,兼套杂果等。
其地周秦时居民,时名为神就乡楼观里。至汉时与鹿寨二村同为皇家上林苑,延至唐宋,祭祀之风盛行,唐修宗圣宫,宋建兴国观。焦镇由此正式始名兴安堡。元明之际,楼观道又一次兴盛,焦镇首当其冲,四堡先后形成,集市日俱完备。按古贤祖训,年必祭祀,月当敬神。故此种礼仪古谓之“或”也,因二字形象意近,并通“焦”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长期祭祀之必要,取名焦家镇,为祭祀之镇,并为其首社。今西楼观吾老洞,碑阴首额正中焦家镇一名依然可辨。由此而断,焦家镇为祭祀而得。
焦镇村委会
清末民初,焦市中兴,一、四、七之集贸已成规定,集镇居民过千,商户无数,“何顺祥、祯祥福、玉祥福、玉盛丰、五福成”等各家商号同处一街,无名之号,更不计其数,特别是西巷子的焦姓商户,其“永泰号”后来者居上,可谓同商号中的牛头骥首。随着习惯和时间之称谓,此巷呼名为焦家巷。久而久之焦家巷便代替焦家镇。20世纪50年代,初级、高级二社成立,焦镇按街分成十个小社,分称为明星社、镇兴社、金铃社、兴安社等,后来楼观地区划分为13个连队,焦镇为13连。
焦镇村民
20世纪60年代初,全县统一更名,因焦家镇一名为三字,遂将其改焦镇至今。
据传,金元时首现“郡马”张克一碑,来往焦镇的县太爷等巡视官员,路过此碑时皆要行礼而过;清代乾隆时,吕洲忠心朝野、功高位尊,乾隆皇帝特赐“庆锡云仍”匾额一方,以嘉其功,并郝赐石碑坊一座。尔后吕氏一族果然先后有13位举人名列皇榜;至清末民初,有秀才马镇岳、书家王俊、艺人李顺等;特别应表的是民国时期楼观四大家庭,分别以雒邦祯的街房多、杨春发的土地多、吕端甫的牌匾多、王英家的人口多而闻名遐迩,名扬八方。四家相互争斗,又相互联姻,外加八小家,二十四个银活家,家家有车、户户书生,可谓当时楼观及周边乡镇之典范。以致时任周至县长的佐毓韬,数次往来焦镇,拜访四家之一的王家等及其他乡绅豪士。
民国18年()前后,以渭北兴平、蒲城等十县之民团及其兵痞流匪纠集一起,号称“十大县”的土匪窜至焦镇,烧杀虏劫、无恶不作。四大家之王家首当其害,因响元之赎金,匪首撕票,将其次子杀害于塔峪庐山庙。吕家也因人们所付用“升分金斗量银”而遭火患,有一次不但烧掉了百年祠堂,其他房舍、家私、粮食等俱皆或焚或抢,所幸的是人身未被伤害。其他大小富户也分别被烧、被抢,受害不一。
古代家学、私学退出,公学应运而生,以乡长薛致义为首,焦镇人征粮处长韩怀德,才子王镇藩等一帮俊彦于年抗战后成立了第一所公立焦镇完全小学,地址在今周至县第五中学内,时为西岳古庙,为周至县最早的学校之一。
焦镇小学
在农耕时代,兽医是最为吃香的手艺之一,外号王老五、实名曰王忠义的老先生便是代表,自学成才,授徒无数,为乡间一大名医,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楼观兽医站成立之时,一度被聘至寿终正寝;同时代人乡长王秉炎先生一样不凡,虽为乡长,其儿科、红伤科最为著名。
戏剧一门,焦镇剧场清时便有,时人谓为王家园子,又名关局,是楼观地区最古老的戏园子之一,演员有雷三、王贵玉等名秀。特别是时人称黑牡丹的坤角艺人王贵玉远近闻名,是新中国成立前最早进入西安戏剧行业的女演员之一,与名家孟遏云同称师姐妹。
村中民团组织在保家卫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先后涌现出能舞两面40斤重大刀的吕光禄,有贴墙挂画之功的魏四,可舞三国赵子龙绝技六合枪的宋铎,周至县武术协会主席红拳传承人、号为王半掉的王镇邦等绿林豪杰。
焦镇的绝技历史悠久,可达明清,最有名的当数正西社的清器炎光、西南社的木井水车老东社的掏肠换肚、刀枪不入等百年绝技,至今留传。年周至县划归西安辖管时,全县大耍,焦镇代表县之东片。
焦镇的伐马角系古传,老子被唐高祖李渊追念为远祖后,因祭祀之需要,在以焦镇为首的十三村社祭祀中,二月十五会老子诞辰之日起,先一天便在太白庙伐马角,会后在老斧庙落马角,这一特殊形式延续至今。
曲江送戏焦镇村
曲江送戏焦镇村
乞巧曾在20世纪60年代盛行一时。
焦镇之庙,汉时起之,唐时形成,在焦镇西街,时人号为西大庙的故遗,便是最早最完备的古庙之一。唐宋时,已是一个前后五进,殿堂百间,古木参天的祭祀场所。特别是庙中的两棵高数丈、围数抱的阴阳雌雄柏,敢与楼观台宗圣宫内的老子系牛柏相媲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唯一幸免的是,大庙之外有名扬四方的金铃古桥。此桥高丈余,宽八尺,无数南山巨石而垒,桥之中央挂一镏金大铃,每遇来往车辆上桥时,若车轮触动机关,桥下便发出响声,格外悦耳,因之远近闻名。随居民的增多,道路之变迁,此桥已埋地下,那个能鸣的金铃也被窜入内地的西藏喇嘛早在清后期盗走。
现今除老母庙依然香火茂盛外,其余如药王庙、地藏庙、马王庙等十余座环城而坐各家小庙,有存无名,有名无存。
街容变化上溯唐宋,以现今正西街最早,至宋明时先后形成西后街、东后街,继而形成南堡子、旧堡子、街道、新东堡等。清初已经成整体,并出现了露水集。同时也命名了正西社、正东社、镇兴社等为过年时耍社火而划分的十大社乡。
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同乡会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民国中期,黄河泛滥,河南、山西一代难民流往陕西,以陈建常、郭发中、杨相忠等先到焦镇的各户自发组成了一个会社,名曰同乡会。接引老乡,帮助贫困安家置地,姓氏除原来的吕、王、田、雒、马等大姓外,至新中国成立初,先后有50姓同居焦镇。
年至年5月周至解放前,以伪县长左毓韬为首,楼观乡乡长薛致义为骨干的敌伪势力盘踞焦镇,配合敌秦岭守备区何文鼎,对解放军李先念部的一支南山掉队人员违追堵截,部分被俘。在楼观地下党组织南寨人宁志刚的领导下,本村人机枪连长王化龙、干训班文书王宏财等先后打入敌秦岭守备区内,在敌上尉军需、开明人士八一村人尚万仁策应下,在马召镇金盆村交给王宏财加拿式转盘机枪一挺,连夜通知各小组成员秘密隐藏,保存实力。年2月,解放军一支前哨部队抵达焦镇,王宏财又带领进步青年四处张贴欢迎标语,最后将敌秦岭守备区大部策反。
年人民公社正式成立,焦镇已是一个有15个生产小队的大村。60年代初期,曾与羊坡合为一村,后又分羊坡合西会(时为斜里),成为17个生产小队。“大跃进”时,周至县第一家造纸厂,第一台苏式联合收割机、东方红牌链轨拖拉机、私营压棉花机等一批先进机械先后落户焦镇。
街道两边先后有了国药店、百货商店、食堂、照相馆、理发馆等外加私营旅社、修理、染坊等各业俱备。先后有考入西北农学院的吕循和西北大学的杨希炯等一批才子,特别是李建飞更是远赴美国、意大利等求学任教,精通五种语言和文字。20世纪90年代回乡后,曾在周至五中为家乡学子传道授业,并为本村幼儿园建立募资数万;退休神甫周锋,是新中国自己培育出来的第一批神职人员,出版诗集《纽约平宗》。
有老红军陈二、八路军吕存有等。
有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路开运、咸阳地区农业局局长田志杰,湖南省委党校干部马志恒等。
戏剧界有20世纪50年代初期进入西安五一剧院的王志胜,曾任太白县人民剧团团长的马志超等。
民间工艺中,有每年二月十五祭祀老子的百斤五层圆形花边在蜡,另外有花布老虎、月亮牙馍、上轿围裙、虎头帽子等。
20世纪70年代,先后兴建了花炮、机械、修理、织袋、卷烟等大小企业数十余个。自来水在全县乡镇村中第一个流入农户家庭,柏油马路也纵横其间,戏楼、电影院等文化设施也继之而兴。
年四月初十会由王普等主办舞厅,首次落户焦镇。
民族宗教中,汉回同居,道、佛、天主、基督、伊斯兰等五教并存。
谱牒中:吕姓溯清乾隆年间(),历11代余年;王姓上溯清道光年(),历9代余年。
文艺方面,有老学究吕端甫、王镇庭、书家韩循,画家马志兴、郭行德等一批新老学士。字画中,南堡吕家一门就有各种书体的匾额十数面之多,正西社张家悬有民国元老于右任的“光前裕后”匾额一面。正西社王家除“半耕半读”,砖雕门首外,先人挂荣前,至今存有民国周至县长左毓韬书写的王门祖训“儒者承家先孝悌,学人报国在文章”的汉隶对联一副,及家藏古画、福、禄、寿、三星图一幅。其余东堡田家、李家、雒家等大户富富皆有匾牌。
相传王家因人多而著名四乡,在民国18年(),关中大旱,王家碾了一场麦子,不知其数,被一顿食之而空,可见人口之多。
王老五是王英的第五子,不但自学成医,同时也是一个笑话筒子。传说他夏天乘凉,其族中之女姓,不经辈分,一律将其小脚编为代号,什么:某某是黄瓜纽纽脚、某某为白菜扑地脚、某某为三寸金莲脚等各种名目;同时代的雒老六,传说有一年老伴不幸去世,心情大为低落,当年便在春节门联中书写一联:上写“墙无泥皮房无瓦,我没老婆娃没妈”的笑话对联。他有一个脚踏压面机,某年生意格外红火,且四川客户居多,当年春节便又在门首上书写一联为:“焦镇雒六开花店,四川纠子常不断”的妙语以笑四乡。
一度流传的俚语为“世事如今不一般,老朱抱娃收鸡蛋,广广坎上钻眼眼,抟号长脚逛西安,丁铎片狗一铁锨,军城他妈管得宽,命娃眼窝红圈圈”等。
著作中,焦镇人李斌增先后出版二集杂文,王普的长篇咏景作《楼观二十景》一书,尚待出版。
作者/来源:陕西公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