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世代相传”这一本质特征,仍是“家学”词称内涵的内在要求。宋朝以后,随着官府和民间各类社会化学校的增多,家族办学的形式受到了冲击;加之经学发展到宋学阶段以后层次高了,主要靠名师传授,家传已经不再是主要途径,所以各个层次的家学都不如唐朝以前兴盛了。
元朝的吴师道说,所谓“世家”本来以世官、世学和世艺而闻名,但当时主要是世官和世艺家族,“世学者最鲜”了。然而对于当前民办教育来讲,如果将老一辈人的优秀文化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却是挽救、整理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传承方式。家学发展到当今社会,已经从“经史子集”的学术研究领域扩展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立的发展体系。
以家学传承最明显的中医家学为例,对于家学的重视程度较之其他文化技术要更高。中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而当前对于医生资质的考核又旨在官方承认证书上。不论官办中医类院校开设多种多样的课程,均免不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没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与家学基础。
对经典的不够重视;大规模的课堂式教育……这些官方教学的弊端是在中医“规范化”教育之后所产生的,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家教基础薄弱,基本经典记忆不牢,“混文凭”目的性强以及医术不精等情况的出现。而当前民办中医类院校又是被国家相关教育部门不允许设置的机构。
那么,如果将家学为核心的民办中医类教育机构与官办的中医类学校相结合,进行联合培养中医类型人才,则更会为社会提供大量既为传承了中国传承医学的传承者,又是科学医术影响下的实践者。再如民办类武术学校的发展,也可以将家学的精髓融入到此类传统文化的教育当中。
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周围,有许多民办的武术类学校。这些学校往往水平不高,功利目的性强,而对于那些真正爱好武术的学生来讲并不能提供较系统较有特色的武术技艺。如果民办类学校花大力气改变自身办学理念,聘请家教渊源深厚的武术界优秀教师进行武术训练,将武术家学中的优秀部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扩大了教师家学的知名度,又可以将家学的文化精华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家学与族塾的基本文化影响之一,即是形成“一脉相承”的自身文化结构体系。这样的体系是基于家庭教育与宗族对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很容易因战乱、家祸等一系列外力因素出现家学“断层”,从而失去了“一脉相承”的文化根基。那么,打破固有的同姓同宗的旧理念,将家学与族塾的范畴扩展到真正好学的有志之士,必将减少外因干扰所导致的家学技能失传,将中国传统的文化不断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