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行者使团研学之旅实时报道武道篇

清晨6:30,天还没大亮,东边的天空出现一抹瑰丽的朝霞,少林寺在薄雾蔼蔼中迎来了活力满满的一天。

清晨时分

从一夜酣睡中醒来的行者老葛隐约听到楼下有练操的声音,起身推开窗户向外看,呵,黑压压一片,酒店旁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的学生,正在学校的广场上,整齐地喊着口号晨练中。

老葛被孩子们的士气感染,三五两下洗漱好,也到楼下来活动活动筋骨。不一会儿,孩子们已经晨跑结束,开始了武术练习,梭镖哗啦啦一练起来,“少林武功天下出”的实感来了!

将近8点,广场上已经游人如织,行者团们也用完早餐,正在集合开始今天的研学活动。

今天研学活动的主题是——武道,参观少林寺,观摩少林武术表演,登二祖庵,学习禅武精神。

禅风,武道,古少林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这是少林寺的写照。少林寺建造于北魏,在隋唐已经盛名远播,特别是寺僧着修练武艺的传统,让少林寺在所有寺庙中独树一帜。

宗原老师带领行者使团一行人,驱车来到少林广场,远远地便看到广场上立了一尊巨型少林僧人,正用合十礼欢迎大家的到来。

合十礼

宗原老师说:“不要小看这个‘合十礼’,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团结合作;合掌时,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弯,两掌之间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们要悟入空性。“

原来佛家一个简单的施礼问候也这么有深意,学习了。

使者团们继续前行,来到少林寺门口的步步生莲,这里有一个”佛陀降世,堕地能立,周行七步,步步生莲“的典故。行者凤凰笑说:”看来好多人都想学习佛陀,地上的莲花都被踏得油光锃亮,好似一面镜子。“

转眼来到少林寺门口,抬眼望,”少林寺“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据说这是康熙所题。

少林寺

拾阶而入,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寺院内几株高大的银杏树婆娑摇曳,寺僧练武的雕像古朴大方;藏尽天下武林秘籍的藏经阁,深晦莫测的方丈室,这不是经常出现在电影镜头里的吗?

藏经阁方丈

宗原老师告诉我们:进门的大树干上有无数的小洞,是历代僧人们练"一指禅留下的;毗卢殿砖地上的20多个直径约4.5厘米的洼坑,是往昔寺僧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行者们认真欣赏这些遗迹,从中领悟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力量。

虽然此时少林寺的游人很多,但很奇怪,并不觉得很喧闹,游客们都克敬有礼,深恐高声喧闹会吵了佛门清净。

行者们在达摩亭前深深施礼,在古佛前虔诚叩拜,宗原老师说,要将心态彻底放松,让自己沉醉其中,达到一种空灵的状态,只有将自己的心灵放空了,才会有”满“的收获。

敬香众人敬香

少林武功,贯穿禅机

要说少林寺和其他寺庙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它处处透露着一股浓郁的武术气息,仿佛每个迎面走来的僧人都是藏龙卧虎的武林高手。

在去观摩寺院僧人武术表演的路上,宗原老师跟我们说:”少林派的武功属于正统外家,走刚猛硬派一路。“

行者露露问道:”为什么少林寺的和尚要练武功呢?”宗原老师说:“少林寺的寺僧练武,本来是为了参禅和保护寺院;因为怕威力太猛,容易造成杀孽,所以只传寺内僧人,不传俗家。”

“佛家戒杀,所以少林武功主要是徒手拳法及棍棒之术,而且寺内武僧同时要修禅,禅武同修,是少林武道的根本。”

哦,原来如此。难怪我们在电影上看到少林寺十三棍僧、十八罗汉都是使用棍棒,从未见他们拿刀枪,是有这层深意。

带着对少林武功的新认识,行者使团一行人参观了一大一小僧人为他们准备的专场表演。这两位可是大有来头的,是少林寺的“名人”。

一位是拥有万粉丝的少林寺网红释延淀师父,他是方丈释永信的弟子,少林武僧的总教头,一手猴猿棍法堪称一绝,被称为最强扫地僧。释延淀师父曾当兵服役,退伍后继续回到少林寺修行。

大家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释延淀师父的武术表演,大为震撼。师父给大家表演了一套传统拳,虎虎生风,铿锵有力,每跺一脚,感觉地砖都震了几震,果然名不虚传。

接下来是可爱的少林网红三宝小师父出场了。5岁的三宝在今年河南电视的中秋晚会上,叼着奶嘴耍功夫,直接火出圈,成为少林寺新晋招牌。

三宝

他两岁半进入林寺拜在释延淀师父门下学艺,三岁学会以身为绳盘树干,四岁熟练掌握倒挂练功杆等技巧,虽然年纪小小,三宝和释延淀师父之间的对话小视频却充满禅意:

“师父,为什么毛毛虫那么丑?”

“毛毛虫虽然现在看起来很丑,但等他结成了茧,经历了磨难,破茧成蝶就很漂亮了。看人也是一样的,不能只看外表。”

三宝习武

小三宝身着一套蓝布练功服,一脸萌萌哒。练起功夫来却一丝不苟,眼睛透露着坚毅的表情。一套功夫在稚嫩的哼哼哈嘿声中完成,赢得了全行者使团的热烈掌声。表演结束后,大家争相和可爱的三宝合影。

合影1合影2

接着,宗原老师领着行者们,跟随释延淀、三宝师徒二人,一起练习了一段八段锦。八段锦是宗原新派易学必修的课之一,行者们都很熟悉,但在这少林古刹中演练,感受又格外不同,更加肃穆庄严,抵达内心。

少林八段锦

行者们说,这与其说是一场武术观摩,不如说是少林禅武精神的传达,在一拳一脚中,能体会到卫国强自身,惩恶扬善,守法持戒的少林弟子正精神,在观看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身上也充满了这种武道精神的正能量。

果然是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所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感悟,从书本上是无法获得的。

塔林,和历史对话

看完武术表演,继续往前走几百米,行者使团们来到了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幕塔群–塔林。塔林是历代长老和有贡献僧人的坟地,有砖、石、砖石混合结构的墓群。

宗原老师问大家,可知道“救人一名,胜造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行者们都说不知,宗原老师解释说:“塔林里最高级别的层数是七级。在唐代以前,塔的名称叫作浮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思就是说,救人一命的功绩,超过造七级佛塔,所以,人命是最珍贵的。”

原来如此,看来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塔林

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激励后来,因此塔林里的塔高低大小式样繁多,造型各异,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成就和威望。

宗原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最高的长老塔,塔的周围砌了一圈围墙,据说是在世的时候长老出阁隐讳女人,所以圆寂之后砌起了围墙。

以及塔林中最老的塔,这座塔距离现在有1多年了,上面的雕花还依稀可辨,仍然可以看出来他当时的地位。

宋塔

另外还有一座在宋朝建立的普通塔,也是塔林中的名塔之一,任何寺僧死后可将骨灰安放于此,这是它的特别之处。曾在少林寺修行的普通僧人,把毕生献给佛门,圆寂后在此安息。原来塔林也有普通人的一席之地!可见佛说的众生平等,只要虔心,都会受到佛光照耀。

行走在塔林间,听着关于塔林的故事,那一座座古塔,彷如一页页翻开的历史书页,让行者们在其中流连忘返。

登顶钵盂峰,探访二祖庵

游览完塔林,已经艳阳高照,到中午的饭点了。因为下午要上山,团队提前预定了素食午膳。几张素桌大大方方地搁置在户外,好一个原生态的用餐方式!

在等待的过程中,大家玩起了自拍,美女行者们出镜喽~

行者出镜

少林寺的素餐做得非常可口,补充好体力,行者使团又满血复活,向着少室山出发!下午的行程是参观达摩洞和二祖庵,这两个景点都在少室山上,需要坐索道上去。

索道行进很缓慢,可以让游人很好的欣赏整个少室山的风景。

“很久没有这样在高处极目远眺了。这慢慢升起的感觉很奇妙,从高处俯瞰少林寺全景,感受完全不一样,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人类的渺小。”行者豪哥坐在缆车中感叹道。

宗原老师在缆车上跟同行的使者说,修心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活得更有智慧,更洒脱。”

缆车行

缆车的终点站在少室山的钵盂峰顶,下了缆车,大家直奔二祖庵。

二祖庵是少林寺地势最高的一座古建筑,因和北边的初祖庵相对,所以又叫作“南庵”。相传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到钵盂峰顶养伤修炼,北宋后期的寺僧为纪念二祖慧可建了此庵。

行者们进入二祖庵殿参观,在东檐下看见一口大铁钟。宗原老师说这是二祖庵明代的住持僧江耐化缘铸造的,钟有一千斤重,大钟周围铸有铭文和八卦。铁钟保存完好,钟声响亮,大家在想,莫非《牧羊曲》里唱的“日出青山坳,晨钟惊飞鸟”,说的就是二祖庵的钟声?

接着使者一行受到了二祖庵庵主释延勇师父的款待,边喝茶边和大家讲二祖庵的历史故事。释延勇师父跟大家说起二祖慧可断臂的故事,说起院内的古柏,以及有着年历史的四眼古井。这四眼古井传说是二祖慧可卓锡而成,在旧志上记载,四眼井水味道各异,分别为“苦、辣、酸、甜”,象征人生必需经历的酸甜苦辣。

听完四眼井的故事,行者们有感而发:人生的酸甜苦辣果然缺一不可啊!没有尝过酸,怎么知道辣的滋味;没吃过苦,怎么知道什么是甜?世间所有事物的都有两面,不要一味只想得到好处,吃苦有时候是福,退步有时也是前进

看到大家陷入沉思,宗原老师笑着说:“研修并不全是沉重而深刻的领悟,研修是为了我们能够放开心胸,更加洒脱的生活。”听到这话,大家释然相视一笑,继续去欣赏好好风光吧。

归程感悟

时间过得真快,参观完二祖庵,太阳已经西斜了。金黄色的斜阳洒在庵前的长廊上,给地砖镀上了一层金光,好一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景色。

夕阳之景色与夕阳同在

行者田田趁这难得的景色,拍下了一张和夕阳的合照。

一天的行程,上山下山,行者们身体上有些疲倦,不过精神上却收获满满,披着夕阳归来的他们,面对镜头露出灿烂的微笑。

开心与快乐

曾有人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挡住了金色洞穿人心的阳光,阴霾覆盖之下千人一面。所以我们要时不时抽离繁华的都市,回归质朴,从高山、古寺、自然中汲取灵感和养分。

就像今天这样,行者们登上高山,对比出个人的渺小,产生出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

研学时,也许我们谈论的都是一些常见的道理,但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闲处,有时间细细品味,重新提炼其中奥义。

这让行者们再次体会到远行的意义:因为繁华尘世太喧闹,看不清真我。将身心皈依千山万河之间,体悟自然中的安静与空灵,忘却所谓的宿命,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强求,不执念....

行者遨宇用手机拍下了这样一个镜头:一株芒草不争不抢,悠然于天地间。夏天开花,秋天结籽,积蓄力量熬过寒冷的冬天,待来年春天,又将欣欣向荣。

芒草

一草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生和这山中草亦没什么分别,同样会经历热烈,也肯定会遭遇寒冬;顺遂时不要太得意,落魄时咬牙坚持,终会转机之时......

闭目立于山间,感受山风徐徐吹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