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做老师的,只管孩子的成绩,只顾升学率,是失责。做父母的,整天都说一切为了孩子,但教育孩子若没了精神上的鼓励、沟通、陪伴,只是一味的给予物质上的照顾,也是失责。
很多人对传统教育常常提出疑问:“到底,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是学习知识技术考高分?还是学会如何做人做事?
很明显,在大部分孩子甚至是家长的心里,觉得完成学业考出好成绩就是上学的最终目的。
可是,孩子的教育来自两个部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先撇开孩子的分数问题,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都是缺一不可的,但学校教育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老师不能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另外不同的老师教育方式也不同。
家庭教育却不一样,因为它才是终身性的。
最近重温《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才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成长深受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尤其是父母的教育,也反映了一些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下仅仅是我个人对这部影片的看法和思考。
影片是以90年代初北京亚运会为背景开头,当时可以说是举国欢庆,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迎接火炬的到来。
他们穿着统一的熊猫服装,小脸颊画着腮红,手里拿着花,口里喊着统一的口号,做着统一的动作。
但在众多小朋友里面,有一位小男孩显然是没按老师的要求做动作,这个小男孩就是影片里的小主人公:马飞。
待表演结束后,老师怒气冲冲地过去一把拉住马飞的帽子,把他从队伍里拽出来到前面去训话。
那位女老师先是双手插腰怒瞪着马飞说,“这孩子太吓人了!”
接着耐着性子转换笑脸,告诉他说最后一次欢迎欢迎时要单膝点地,能听懂不?
马飞怯怯地回答“能。”
老师让他点一下,没想到他却双膝点地,然后抬头看着老师。
在一群孩子的取笑声中,老师生气极了,用手指用力的指着他的小脑袋骂了一句“破孩子缺根弦!”他身后的一群孩子也更起劲跟着喊“缺根弦,缺根弦……”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马飞当时是故意气老师的吗?
当然不是,他或许是真的听不懂老师的意思,也或许是真的不知道单膝点地如何做。换句话说,孩子的反应只有那么一点迟钝而已。
看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小学时老师讲解完题目都会问一遍:同学们大家都听懂了吗?
这时教室里都会不约而同地答道“听懂了。”
真的是全班同学都听懂了吗?当然不是,那为何都那样回答,那不是撒谎吗?没错,确实有部分学生是撒谎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性的对老师说“是,懂了,明白了……”
因为如果说不明白,随之而来的就会是老师的责骂,第一遍还好,第二遍还说不懂的话,那就会被骂得很惨,惨到自尊心严重受挫。
从此以后,再有什么不懂的,就干脆不问,都说懂算了。
遇到好一点的老师顶多是责骂几句还好,遇到像影片里的那位老师,当着那么多孩子的面骂马飞缺根弦,然后让其他孩子起哄嘲笑,那孩子的心里可能就此埋下了自卑的阴影。
这个阴影还有可能会影响着他的一生。
这是不幸的。
在马飞被骂之后,紧接着,马飞爸爸马皓文设计的桥梁居然在他接过火炬,抱起刚被老师训斥过的儿子马飞时,轰然倒塌了。
马皓文因此背上黑锅,入狱。
马飞和妈妈去监狱里探望爸爸,小小的马飞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不知道爸爸为何要呆在那个屋子里,他让爸爸回家给他修地球仪,那是爸爸用皮球给他做的,马飞一直视若珍宝,可是让欺负他的同学弄坏了。
马飞眼里的爸爸,不管他在哪里,不管别的孩子如何欺负他,嘲笑他和爸爸,在他心里,爸爸永远都是他最崇拜、最厉害的爸爸。
爸爸对他说,我相信你能自己修好。
马飞却说,“我不会,王老师说我缺根弦。”
老师随便说出口的一句责骂学生的话,却成了一句深刻烙在马飞心里的魔咒,更可怕的是,这魔咒也让马飞甚至是马飞的妈妈也都深信不疑。
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
虽然马皓文对马飞说,那是老师胡说八道,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是世上最聪明的孩子。
但终究,马皓文还是因坐牢错失了马飞最关键的七年的成长,也没法改变马飞在学校期间逃学、旷课、上课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倒数的事实。
马飞念的是省重点寄宿学校,关键是学校的闫主任都视马飞为眼中钉肉中刺。
当然闫主任也并不是刻意只针对马飞的,就像他在全校师生面前拿着一本金庸的《笑傲江湖》质问这是哪位同学的,都看《笑傲江湖》了还那么没种不敢承认?
一开始他也不知道这是马飞的,后来翻开书看到马飞的名字时就把书往马飞身上摔过去,当即就宣布要开除马飞学籍。
这一天刚好也是马皓文刑满释放的一天,正好让他看到了儿子在学校的这一幕。
马飞的妈妈几乎是哭着在办公室里求着闫主任,说千万不要开除马飞,休学留级都行,实在不听话就使劲抽他,还说,“我没教好他,您抽我也行……”
相信很多家长看到这里,都会心酸得有感而发。
接着马飞的继父说让闫主任给他点面子,这时闫主任更生气了,指着他藏宝阁墙上一排排的优秀学生说:你们看看,有朝一日你们能让马飞的名字也能挂在上面吗?
马皓文在外面实在听不下去了,冲进去对闫主任说:“你们只在乎升学率,那些落后的孩子呢?不是想办法让他们跟上,而是想办法快速的抛弃他们。”
闫主任并没有肯定马皓文的说法,而是嘲讽地说:“在你没搞清楚自己的专业之前,你有资格探讨我的专业吗?”
在任何人眼里,包括家长和实习老师面前,闫主任就是毋庸置疑的专业,在学生面前他永远都是对的。
这里,闫主任的塑造并不仅是代表他一个人,在他身上反应出来的是一整个教育工作者的问题,这是病态教育之痛。
比如,马飞上学路上遭人欺负迟到了,被他看见了也不问理由,二话不说把马飞从教室拖出去,然后把他书包里的飞机模型从楼上扔了下去。
因为在闫主任眼里,马飞就是坏学生,所以坏学生做的任何事都是错误的。
可是,作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理应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怎么能随便翻别人书包,并摧毁别人的东西?
哪怕是在孩子小小的年纪里,那小小的自尊心也是容不得这样践踏的。
最后,马皓文当着很多学生和老师的面和闫主任打了一个赌:“初一结束时,我会让马飞进入年级前十!我还跟你保证,这孩子在离开这所学校时将会是最出色的学生!”
回家路上,马飞的妈妈对着马飞霸气凌人地骂着:还年级十名,你咋不上天呐,你长着一张年级前十的脸吗?
句句扎心的话把孩子骂得一点自尊心都没了。
这当妈的还说:这孩子就那样了,没得救了,喜欢看武侠小说就去练武术去吧。
虽然她也时常抱怨说自己跑外地辛苦赚钱不容易,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她依然是一副完全对自己孩子未来已然放弃的态度。
03
这件事之后,马皓文让儿子从寄宿改为走读。
期间言传身教一点点地改变他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用物理知识帮别人解决问题从而赚到了钱,让孩子知道知识的力量;旷课带马飞去看他喜爱的航天展……
最终马飞的成绩并没有进年级前十,马皓然和闫主任的打赌当然也没有赢。
可他并没有输。
马飞在和爸爸走散突遇洪灾时,依然能够在爸爸不放弃他鼓励他在洪水中想办法救了自己一命。
这种坚强的意志和永不认输的精神是考试考了多少分都没法比的。
我们回头去看看当马皓文问马飞的理想是什么时,马飞脱口而出的回答“清华北大呀,这是妈妈说的,要考不上就楼下卖煎饼。”
曾几何时,我们的父母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去恐吓我们要努力学习的,说不然就会像街边那个乞丐或捡垃圾的一样。
可他们却从来没问过我们有理想吗?也没问过我们是喜欢游泳还是喜欢打篮球?他们只喜欢用自己的方式管教孩子,安排孩子的一切。
而马皓文则是这样教育马飞的,这也是整部影片里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04
影片中,对于马皓文和马飞这对父子的塑造,虽然是满满的正能量,但其中唯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和心酸。
马飞最终如愿当上宇航员后,他仍然还是没能理解父亲为何那么多年还是不肯放弃为自己平反。
当父亲到基地找他,开心地说法院已经接受他的申诉时,儿子不但没有替父亲高兴,心里担忧的都是单位领导说不能再让他父亲因此事影响他前途,他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让父亲放弃不要再折腾了。
此时,已是两鬓花白的父亲在转身离开前对儿子说:“一直以来我觉得我的教育还是不错的,太可笑了,我现在才知道,我的教育太失败了……放心,我是不会影响你的远大前程的。”
好在,马飞后来终于理解了父亲当时的做法,在返航落地与父亲重逢时含泪说道:“爸,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让不少人为之动容热泪盈眶。
是的,作为父母,我们也并不奢望年轻的孩子们事事都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因为他们的确需要成长,而父母也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当然影片里有些事情的做法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比如说和学校领导打赌,带着孩子逃学去看影展。
撇开影视情节发展的需要,它让我们看到当家长和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应当去如何解决问题。这,才是最主要的。
05
回到开头教育的终极目的,就仅仅是考大学么?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连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那还有谁去肯定他们呢?
没人是天生的笨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擅长和不擅长的一面,或许他只是恰好不擅长学校的学习而已。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缺乏的是更多的耐心和关爱。
陶行知说过:做父母的应该教育孩子成为人中人,而非所谓的人上人和人外人。所谓人中人,就是要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乐趣。
我们做父母的整天都说一切为了孩子,但别忘了除了给予孩子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还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因为,无论再多的物质,若没了精神上的沟通,那就是一份空虚的亲情。
此外,家应该是一个温暖的港湾,而不是让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的地方。
所以我们希望每个孩子的原生家庭里都能少一些责骂和伤害,多些温柔的关怀和耐心。这样他们才能健康的成长,脸上才能绽放出阳光般的幸福笑容。
-END-
话题讨论:你对《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有何感想?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