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连续3年低于60就停招,这个标

如果某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普遍难以就业,此专业是否还有开设的价值?以就业率作为专业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否合理?最近,一则有关高校改革的通知引发广泛讨论。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逐年提高十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占比,招生计划增量主要向服务重点领域的高校倾斜,向培养急需人才成效显著的高校倾斜。要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

上述做法,被指是以就业率定学科专业的存废。实际上,安徽并非首个推出相关政策的省份。近年来,教育部对于强化就业导向也愈发重视。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也意味着办学定位的进一步转向。不过有专家提出,直接停招的做法或有些简单粗暴,“以就业率定专业存亡,会催生功利办学以及就业去向落实率统计的弄虚作假。”

不到60%就停招?

在高校的发展脉络中,专业的改革与淘汰也是常态。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史静寰就曾指出,不撤销专业最后遭淘汰,才是更大的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过去的5年里,有83所大学取消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报道中称,这个大而全,空泛的专业成了一些高校追求专业扩张的优先选择,“一些专业的设置,并不是从专业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考量,而主要是满足学校的功利化目的”。

在安徽省这份通知明确,“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

通知还指出,改革的目标之一即到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更加合理,符合条件的高校向应用型深度转型,高校区域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匹配度大幅提升。

但单单一个就业率指标,是否足以充分评价专业的优劣,这也是不少人的疑问。该做法实际引申的问题是:大学教育该不该以就业为主要导向?另外,3年是否是一个足够的考察周期?

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高校专业的撤销需有一定时间来论证,即使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近几年中就业率倒数第一,但也是在近5年周期中才陆续被撤销。同时,最近几年,由于疫情暴发及经济下行等影响下,大学就业普遍不理想,大学文科专业就业更为糟糕,而这个时候我们以3年作为一个时间周期来考核一个专业的好坏,很明显不公平和不科学。

从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平台发布的《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年)》来看,就业率亮“红灯”的专业包括,法学58.89%、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56.06%、信息工程54.00%、贸易经济50.79%、阿拉伯语50.00%、雕塑50.00%、金融学(国际金融)47.46%、国民经济管理44.19%、英语(翻译)33.33%、金融学(农村金融)0.00%。

上述通知中的方案对于专业调整还有一段表述:要加大学科专业存量调整力度,具体做法是完善学科专业“预警清单”制度,健全学科专业退出机制,对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不好、竞争力不强的学科专业实行限招、隔年招生、停招等措施。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偏离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低、脱离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点予以退出。持续推进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

但另一方面,方案也明确,要保护和发展中医、中药、考古学、徽学、非遗、诗学、戏曲等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学科。

近年来,就业率的低下往往也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相应,即大学的扩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万人。

此外,一些刚设置的前沿专业,也可能在初期出现就业率不如预期的情况。安徽某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李军是该校休闲体育专业的第二届毕业生。这是一门交叉学科,学习内容包括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组织,如户外拓展等。

随着社会资本不断涌入体育行业,休闲体育也被视为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口。但在李军看来,由于教学经验、师资力量等配套不足,“课程内容宽泛”。至少从前三届的情况来看,学生们的就业率并不理想,与专业对口的就业更是寥寥无几。

多省份发文调整专业

事实上,安徽并非首个推出以就业率调整专业的省份,而60%的标准设置也有据可查。

早在年,教育部就曾提出,将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除安徽外,一些省份也发布了相关的通知和意见。

今年5月,江西省教育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办法(试行)》,其中提到压减停撤错位过剩低质专业。对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点,给予黄牌提示,相应扣减高校招生计划;对连续两年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点,给予红牌警示,责令其停止招生。

还有的省份则未给出量化的方案。如福建省,提出要督促高校调整撤销偏离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低下、毕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科专业退出机制,制定完善相关退出办法。

“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绿牌”专业则相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汉语国际教育、绘画、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法学;高职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数学教育、小学教育、英语教育、语文教育、法律事务。

据统计,本科的绘画、音乐表演、法学专业,以及高职的语文教育、法律事务专业已连续5年“红牌”。相较之下,本科的信息安全、网络工程;高职的社会体育则连续5年入围“绿牌”专业。

教育部公布的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该年共计新增个专业点。其中,安徽省29所高校新增78个备案本科专业,8所高校新增9个审批本科专业。

此外,共有个本科专业点被撤销,系近年之最,从年至年,已有个本科专业点被撤销。该年,安徽省14所高校也撤销了46个本科专业。

《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则指出,毕业生人数在全省毕业生人数排名为第二、第三、第四的管理学类、文学类、理学类三个门类对应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排在第七、第十和第九名。学科专业毕业生数量与其初次就业率排名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学科专业的发展可能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专业调整由谁来定

与教育部划定的红线相比,安徽省还多了一年的考察期。区别则在于,前者规定了相对渐进的方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划定“两年低于60%”这一红线后,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此一直存有争议。赞成者认为,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当然应该减招或者停招,就业形势已经很不好的专业还招生,这是对学生不负责。而反对者认为,不能仅以就业去向情况评价专业的好坏,以就业去向落实率定专业“生死”,会催生功利办学以及就业去向落实率统计的弄虚作假。

简单地以就业去向落实率来决定专业的命运,存在诸多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