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校传统校优培厦门体育好苗子

[新闻页-台海网]

  得益于良好的训练和优质的人才输送,近年来,厦门帆船帆板运动员征战全国比赛,始终发挥出色。(翔子摄)

  湖里区少体校集结我市少儿足球精英,组成“混合部队”,在省赛强势夺冠。

  (本版图/市体育局提供除署名外)

  台海网12月24日讯据厦门日报报道 近日,第二批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以下简称“基地校”)正式授牌,集美中学、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等19所学校入选,将分别为我市重点培养田径、重竞技、水上运动、足篮排、游泳、击剑、手球、武术套路等项目的运动员苗子。加上去年首批入选的49所学校,我市基地校已达68所,它们将以各自为中心辐射周边,充分挖掘培养区域内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与此同时,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教育局公布了新周期(-年度)72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传统校”)名单,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5所。

  基地校与传统校两者有着不同的分工。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体育传统项目校的创建重在普及推广,旨在校园里营造氛围浓厚的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基地校则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还要承接向市级运动队输送人才的任务。同时,我市在足、篮、排、武术套路等项目上与一些基地校共建市级运动队,以“市队校办/市队区办”的形式,由学校或区少体校组建队伍,承担代表我市参与省级比赛的任务。

  传统校与基地校,前者固本强基,后者“跃起摸高”。两者相结合,优化了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布局,代表我市近年来“体教融合”走向系统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基地校创建以来,在培育本土好苗子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市队校办/市队区办”模式展现了怎样的生命力,通过几个案例带您了解。

  创建基地校

  人才培养

  “以小打大”逆袭夺冠

  背后是优质人才不断输送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田径队的孩子不断超越自我。

  12月,年全国帆船冠军赛、全国帆板锦标赛暨全国青年帆板锦标赛、全国风筝板锦标赛三项赛事刚刚在海南落幕,几位来自厦门的年轻“水手”黄震、董一诺、王俊龙、黄齐滨等在比赛中劈波斩浪、表现抢眼,为福建队争得5个项目的冠军。近年来,厦门运动员代表省队征战全国赛始终发挥出色,一直是中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中,由水上项目“基地校”集美区宁宝小学输送的队员董一诺,征战U21帆板长距离项目,斩获女子组冠军。今年十五岁的她,在成人组折桂,表现出十足的冲劲。

  市水上运动中心帆船帆板队领队吴兹明说,其实,厦门队员“以小打大”的例子不在少数,教练这样排兵布阵,是为了年龄组别更低的年省运会厉兵秣马。这背后,展现了我市帆船帆板优质人才的输送后劲十足。

  吴兹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基地校、传统校建设让市队生源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同时市队教练的进驻也帮助学校普及了水上运动,在校园内营造热爱运动的氛围,让学校具有持续的人才造血能力。

  在帆船帆板项目上,我市目前有三所基地校,分别是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演武二小和宁宝小学。

  其中,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输送了最多的生源,有获得全国青年帆船锦标赛男子激光4.7级长距离赛与场地赛双料冠军黄泽恩,也有在全国帆船冠军赛女子场地赛中取得第一名的黄丽飞。

  在田径项目上,基地校创建也激励着不少学校超越自我,培育出一茬茬田径新秀。

  作为老牌体育强校,新店中学的田径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去年加入基地校行列。在今年厦门市中小学中职学生田径锦标赛上,新店中学一骑绝尘,初、高中组均蝉联团体总分冠军,有1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9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在刚刚落幕的年福建省青少年田径冠军赛暨中小学生联赛中,新店中学田径队荣获初中组、高中组团体总分双冠军。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田径队作为田径项目的“新势力”,这两年也势头强劲,在区级、市级运动会崭露头角,多次取得团体前三名的好成绩。

  体教融合

  “体育”“文化”两不误

  既练身体也练大脑

  基地校创建,也让举重项目招生有了改善。依托基地校,市运动队挑选苗子的空间更大了,也更精细了。近年来,队伍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上做得不错,如基地校同安岳口小学,输送了多名优秀苗子,前有高依眉,获得过省运会金牌、世界少年锦标赛冠军,现有入选省队的严庭锦,获得过年福建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男子丙组40公斤级第六名,以及纪雯婕,获得该赛事女子乙组64公斤以上级第二名。

  我市举办青少年三大球联赛,搭建交流平台,发掘好苗子。图为来自同安的女篮小将参加联赛。

  云顶学校是近几年举重发展较快的学校,设有以奥运冠军林清峰命名的举重训练馆,学校充分将好场地与市队的好教练有机结合,将“体教融合”实践出了自己的道路。

  薛元挺是市举重队总教练,曾培养出奥运冠军林清峰、邓薇,虽然市队的培训任务很重,他依旧亲力亲为,每个月都会到学校指导训练、挑选好苗子,云顶学校的教练每周也要到市队上一堂“进阶培训课”。

  学校方面,云顶学校校长曾绍峰十分重视培育举重文化,在他看来,举重是培养现代青少年意志品质的一个很好手段。学校和教练心归一处,尽力让家长摆脱对举重的普遍误解——练举重,长不高;同时,也让大家了解,举重是一项考验技巧和智慧的项目,“不仅在于‘如何发力’,也考验‘如何省力’,这涉及全身系统的调动,里头大有学问”,薛元挺总结道。因此,教练对孩子们的文化课要求很高,他们需要孩子学会动脑筋。

  在“体教融合”的总指导思想下,基地校强调文化培养与体育训练的协调发展,使在训运动员文化学习有保障、不断档,有助于培养有知识有文化、体育专长突出,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

  在双十中学篮球队内,有不少人既是篮球高手,也是学霸。

  双十初三13班的叶轩同学有两面“奖状墙”,第一面,是她在双十初中女篮随队征战的荣誉,最新的是“厦门市篮球联赛女乙冠军”;另一面是学习荣誉,成绩常年保持年段前一百名的她,刚刚获得“语文学霸”“超级学霸”等称号。

  双十初中女篮连续多年在厦门市举办的各类比赛中夺魁,且常年代表厦门市出战省赛名列前茅,身高cm的叶轩在队内司职中锋,教练评价她的优秀来自专注和刻苦。球队在保障好训练的同时,也注重队员文化知识学习,篮球、文化两不误。女篮队伍在校每周训练5-6次,训练时间2个小时以上,于每天下午第二节下课后开展训练,队员们平时文化学习和学校其他学生没有区别。

  共建市级运动队

  市队校办

  前国手当总教练

  “女排精神”助他们问鼎省赛

  去年夏天球队夺冠的那一刻,一直激励着16岁的许景发。他所在的大同中学高中男排队代表厦门市参加年福建省青少年U系列排球锦标赛,斩获全省第一名,创了我市青少年参加省级排球比赛的最好成绩。

  那时候的许景发刚刚升入高中队,身高cm的他由于基础薄弱,训练总是磕磕绊绊。但他练球时,眼神总是直视前方,浑然不受外界影响,这种专注和坚定,让球队总教练、曾经的女排国手何云舒感到似曾相识,“这就是我想要的孩子。”如今,经过了比赛磨练,许景发成长很快,已经坐稳球队主力副攻手的位置。

  何云舒告诉记者,她不仅要把国家队、专业队的训练方式带到队伍,也希望把“女排精神”传递给孩子们。

  时针拨回年,在评选基地校时,市体育局细致遴选了14所项目成绩突出、硬件条件优越的学校,以“市队校办”的形式,联合学校创新组建足、篮、排甲乙丙三个组别共18支市级运动队。大同中学为我市承接排球男子甲组、排球男子乙组两支队伍建设,分别对应高中、初中年龄段。

  一支中学校队代表全市打比赛,既是荣耀也是压力,在去年省赛第二场,大同中学就遇到了挑战。前四局,他们和福州队打成2:2,决胜局,面对比自己高、比自己强的老牌劲旅,大同男孩们没有放弃,选择每分必争、每球必抢的战术,最终一分一分紧咬对手逆转取胜,这场比赛让全省各地教练都大呼“久违的精彩”。队员们虽然都累瘫了,却极大增强了信心,最终六战全胜问鼎省赛。

  得益于市队校办的补助费用,以及思明区少体校的大力支持,如今,校排球队形成了一位国际级运动健将(何云舒)、两位国家级运动健将(李震、陈艺祥)、一位国家一级运动员(郭嘉俊)的稳定教练班底,老一辈女排主力国手苏彩霞任技术顾问,让球队发展驶入快车道。

  “市队校办”的底气,来自优秀的师资和场地,还有好的梯队建设。大同中学体育组组长游文华介绍,学校经过多年探索,排球文化浓厚,实现班班有球队,男女各一队。全校每年开展排球联赛,上演“吃鸡”大战,决出最强者,尽可能地从本校挖掘好苗子。教练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发现了高中队前任队长张昊。今年学校有三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输送到名校,其中,张昊被武汉大学录取。

  然而,何云舒认为,要支撑一支“市队校办”队伍长期稳定地打出好成绩,这或许还不够。大同中学还找寻新路子,在周边的小学设人才培育点,从小挖掘苗子,充分发挥基地校的周边辐射带动作用。在“市队校办”这条光荣与挑战并存的道路上,大同还在持续探索。

  大同中学高中男排进行日常训练,总教练、前女排国手何云舒(粉衣)在旁指导。(记者李翔宇摄)

  市队区办

  “招兵买马”集各方力量

  组建精锐“混合部队”

  今年7月14日,在年福建省少儿足球锦标赛女子丙组的决赛场上,厦门队的女娃们面对福州队摆出的铁桶阵毫无惧色,全场默契配合,攻势猛烈,凭借8号杨紫涵和10号张城英的两粒进球,以2:0战胜福州队夺得冠军。

  参加本次比赛的队员以来自湖里区金林湾实验学校、乐安小学、康乐二小、湖里进修附小、湖里二进修附小、金安小学等学校为主,结合选调市音乐学校和海沧区新江中心小学、桥英小学的四位队员组成,由湖里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以下简称“湖里区少体校”)负责组队训练,是厦门市竞技体育“市队区办”的首秀。

  湖里区少体校办公室主任林志福告诉记者,这支“精英部队”,是从我市小学女子足球强队中筛选出来的优秀队员,是我市小学女子丙组“精英中的精英”。

  在训练方式上,湖里区少体校大胆尝试与区内学校、专业俱乐部、区足球协会合作办队的模式,由少体校牵头在全区“招兵买马”,学校提供训练场地和后勤保障,厦门联创世纪足球俱乐部、厦门蓓蕾足球俱乐部这两家品牌俱乐部派出优秀的足球教练团队,帮助湖里区少体校从区内各学校选拔优秀苗子组队,并指导队伍的日常训练。通过少体校、学校、俱乐部三方紧密合作,湖里区少体校建立起长期可持续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平台,有力提升了该区少儿足球运动的竞技水平。

  该校另一支“精英部队”——湖里区少体校武术队,近年来成绩也突飞猛进,在高手如林的鹭岛武坛上撑起了一片天。今年,该校武术项目从去年的基地校升级为“市队区办”基地校。

  一组数字可以展现这群武术少年的强劲实力:年市运会武术项目设有34块金牌,湖里区少体校将其中26枚金牌收入囊中。在今年刚结束的福建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上,以该校为班底的厦门队取得了5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夺得省锦标赛男团亚军、女团季军。

  自年成立以来,湖里区少体校依托厦门高殿武术馆、厦门市乌石浦小学,寻求与市级训练单位共建,由市队常年派驻专业教练指导学生的日常训练。

  经过不断发展,少体校武术队由原先的几十名队员,壮大到现在拥有近百名队员的业余训练队伍,不仅吸纳了湖里区中小学内的武术人才,还有部分其他区的学生慕名前来学习。多年培育下,数名优秀队员输送到省队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了大批武术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我市实践“体教融合”中“市队区(校)办”训练模式的成功案例。(记者李翔宇通讯员吴凡)

  年新增基地校名单

  一、基地校

  1.田径(2所)

  厦门集美中学、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2.举重(2所)

  厦门市云顶学校、厦门市思明区联友小学

  3.游泳(1所)

  厦门市天安小学

  4.足球(1所)

  厦门双十中学

  5.击剑(2所)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

  6.篮球(2所)

  集美区园博学校(男子)、海沧区霞阳小学(女子)

  7.排球(1所)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女子)

  8.柔道(1所)

  海沧区芸景实验小学

  9.手球(1所)

  厦门实验中学

  10.跆拳道(1所)

  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小

  11.武术套路(1所)

  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

  12.重竞技项目(1所)

  同安区官浔小学

  13.水上项目(2所)

  厦门市演武第二小学、翔安区逸夫小学

  二、市队区办

  1.武术套路(1所)

  湖里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