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法爱好者,20年后却要回到起点从头

提到书法,真是哭笑不得。

说不清,小时候为什么会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支秃了的毛笔,又找来半瓶写钢笔字的“纯蓝墨水”,开始了在废旧的练习簿上涂鸦,猜想,当时我一定是认为这是一件相当高雅的活动,因为当时几乎全村的人都已放弃了毛笔,一个乳臭未干的后生,却在用一支破毛笔与历史对话。

小时候的这种行为,一定有着附庸风雅的成分。所以,浅尝辄止。后来,进了高一级的学校,才知道,学书法不能不临帖。好了,终于找到“道”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开始了狂临古帖的阶段,《圣教序》一天一遍,《蜀素帖》一天一遍,完不成这两项日课,感觉就是虚度了光阴,感觉欠了谁块钱似的。

完成了日课了,感觉则大为不同。一天里,就像王羲之米芾同时“附了体”,昂首阔步,神气顿感高涨,有飘飘然之感。

更为奇特的是,当我挥汗写就数遍古帖之后,一颗“躁动的心”便难以按捺——我要创造,我要创新,我要写自己的字!于是,展纸蘸墨,一阵痛写,开始还在循着古帖的感觉写,写着写着,便寻不到古帖的感觉了——古帖似乎也没有给到自己多少的感觉,和信手涂鸦有什么区别?在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脑子里“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从“飘飘然”一下子跌到现实坚硬的水泥路上,四脚八叉,惨状不忍赌……

那时,恨透了书法,书法伤透了俺的心。真的要相信一句话:人的身体有自愈功能。不仅是身体,人的精神同样有自愈功能。过了一段时间,那颗受伤的心,渐渐恢复了元气。又拿起了毛笔,我坚信,天道酬勤;我还坚信,老天爷不灭大傻瓜!我又开始了“临”帖,和过去不同的是,过去是一天一遍,现在改成了一天两遍。

我静候奇迹的出现。奇迹终没有出现。字,还是写得一塌糊涂,似迷途的羔羊,徘徊而焦虑。周围,痴迷于书法的人没有,我就显得“物以稀为贵”。我很享受这种物以稀为贵,享受完之后,隐隐感觉受之有愧,感觉似有“假冒伪劣”之嫌。我懂书法吗?我是书法“门里人”还是“门外汉”?

可能,中国人的血脉里都流动着一个书法情结,对于书法难以割舍。还要写!于是订阅了许多的书法刊物,认真研读,不放过任何一篇文章,不放过任何一条闪光的句子,接下来,就为了一篇文章去写,就为了一个闪光的句子去写。可走的只是一段路,前路不明,后路不清,来回走,似进入“鬼打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这句话没错。学书法,便受到了它启发。我明白,中国的文化是相通的,如,中医、传统武术、和书法相通。于是,便将中国太极拳的种种拳理,转化到书法认知上面去,如太极拳很重视“气息”,要求气息上连绵不断,认为“力”是气息和意念的结合,这样的认知,一试确实感觉灵验,写出的字的神采为之一变,书写后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于是,不禁大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神哉!妙哉!

然而,他山之石,毕竟石,仍然粗鄙,难成玉。原来,一句话我总是不屑一顾,现在在现实面前有些认头。多年以前,有人说,学书法,知难而进可贵,知难而退可敬,不知难而进可悲。多少年了,隐隐感觉到书法难,却着实不知道难在何处,其实是“不知难”。

不知难,归到底是学得不够,要说学得不够,也读书,也听讲座,也拜访老师,但是,最后竟“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幼儿园的孩子学了大学的课程,结果是悲惨的。

书法啊,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二十多年,顿然觉悟——转了一圈要回到起点,也必须要回到起点,倒退反而是最大的进步。

终于明白了几个从来不认为是道理的“道理”。临帖,是准确性地重复。这是启功先生的话。临帖,必须要一个笔画一个笔画的扣,一个字一个字的过,没有捷径也不能有捷径。需要一天研究一字,或者几天研究一个字,这样的苦工不下,写好字,难!这样的“苦工”的前提是心真正地沉下来,心真正地静下来,不能有丝毫火气,不能有丝毫躁气。又谈何容易啊?谁不想临个几天帖,就去潇洒、就去过瘾、就去创作?!

但这符合自然规律吗?就像一个树,还未长成,根没有扎深,就满树花枝招展,继而一树硕果累累,那么,此树离夭亡便不远矣,此理,与初学书法者,上来就潇洒过瘾,何异呢?

书法,悠悠二十余哉,又重新起航,仰天一笑,一樽还酹江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