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欣柳丝
“钟灵于皖中,毓秀于长丰。”行走朱巷,这座位于长丰县中北部,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千年古镇,沉醉于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为其醇厚古朴的民风所倾倒。而全镇人民砥砺奋进,齐心致力美丽乡村建设,则让朱巷镇焕发出新的光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南府北炉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及代表性等特性。朱巷地名的由来,众说纷纭。
不熟悉朱巷的人,常误称朱巷为“猪巷”,当地人却并不反驳。“流不尽的长江水,买不完的朱巷猪”,传说中,朱巷的确有过“猪巷”之名。
历史上,朱巷处于合肥县、寿县和定远县三县交界地,属“三不管”区域,镇北街老猪市居住的多为朱氏家族。朱氏族人善于经商,利用仔猪市场发了财后,将子女送进学堂,族人中地方小官吏渐多,虽朱姓人数少,但有权有势户却多,其他姓氏族人忌惮于此,便协定以“朱”姓命名此地。
关于朱巷名称由来,民间也有另一传说,因老猪市交易巷子生意越来越红火,来往客商习惯将这条巷子称为“猪巷”,久而久之,竟成了地名的代名词,朱氏族人觉得不雅,遂以“朱”代替“猪”,改名“朱巷”。
时至今日,究竟先有“朱巷”还是“猪巷”已无从考证,但,朱巷猪市交易历史悠久,确是不争的事实。
《长丰县志》记载:“朱巷原为合肥、定远两县边界,有‘南府北炉’之称,即南至庐州府,北至北炉桥,中间一大巷为南北客商必经之地,因系朱姓聚居地而得名。”这,应是朱巷之名真正的历史来历。
二、桑柘之乡
古汉语中,常以“桑柘”指代农桑之事,巧合的是,在朱巷镇,就有一株百年桑树,和一个因柘树而得名的社区柘塘。
一方土地,一种情怀。沿着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向村庄深处走去,一株老桑树枝繁叶茂,静静伫立在油坊社区南端,这是它待了多年的老地方。
桑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桑梓”成为家乡的代称,就是因为在乡村,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树和梓树的缘故。
但油坊社区的这株桑树却并非人工栽植。据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正成介绍,这里原本是座老宅,不知道是哪一年,突然冒出一株桑树来,且为罕见的九个枝桠。有一年夏季,雷雨劈断了古桑树的几个枝桠,可神奇的是,第二年春天,在原处又生发出新的嫩枝,不多不少,加起来还是九枝桠。当地人因此将之视为吉祥的象征,倍加呵护。
一百多年来,老桑树不曾结过一颗桑葚,但依旧是当地居民们的精神图腾。去年四五月间,镇里对老桑树周边环境进行了美化改造,拉起了围栏,搭建了石桌石凳,夏日,绿荫如盖,人们在树下下棋、聊天,散步、跳舞,好不快哉。游子们外出多年,远远见到这棵桑树,心中都会涌起热浪:到家了。
油坊社区的古桑树让人们记住了乡愁,留住了乡情,由柘树边有塘而名的柘塘社区,现在却基本上已见不到曾经大量生长繁衍的柘树,倒是至今仍可以使用的古井,是当地居民话语中掩饰不住的自豪。
“一里三个庙,三步两座桥,七十二口古井,遍地兰花草。”在柘塘,无论男女老幼,这是一首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民谣。至于“七十二口古井”是否是个确切的数字,古井距今的年代,世居于此的老人们也说不清楚,年逾七旬的柘塘社区原党支部书记杜和余,指着井口深深的勒痕,骄傲地说:“看看这些磨的道道,年头能少得了吗?”
历经岁月,柘塘街上仍存有30多口古井,虽然随着民生工程的实施,洁净的自来水已经流入居民家庭,但许多老人依旧习惯从古井中汲水,洗衣洗菜。
农田掩映的一口古井旁,88岁的戴学苹笑着说,虽然儿子盖了新房,要她过去一起生活,但自己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老屋,也舍不得这冬暖夏凉的古井水。
与这口古井数十步之遥,居民徐从红家里一口千年古井保存完好,井外壁上的凉亭图案清晰可见。而相似的千年古井,柘塘还有好几口。
弹丸之地,为何古井星罗棋布?有学者认为,这里曾经是一座人口密集、规模较大的城邑,也有人推测,这么多的水井,可能是历史上某次大规模战争遗留下来的。
或许有一天,会有专家解开这个谜。然而,对今天的柘塘人来说,厚重的历史固然值得自豪,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才是他们幸福的源泉。
三、三张名片
岁月更迭。自古以来崇尚“重农桑以足衣食,明礼让以厚风俗”的朱巷人民,以勤劳与智慧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如今,正用浓墨重彩描绘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的绚丽画卷。“武术+辣椒+影像”,成为朱巷这座千年古镇的三张特色名片。
历史上朱巷地理位置处于三县之交,宗族势力严重,盗匪猖獗,百姓为谋求自卫,尚武习俗盛行,曾涌现出不少武林高手。年,被誉为“少林众英之魁”的杜和奎回到家乡朱巷,与弟弟杜和杰创办了北少林武校,先后吸引了新疆、福建、云南、安徽等24个省市的学生来校学习。培养出国家、国际级冠军余名,千余名优秀人才,在国际、国家及省市级各类大型比赛中共获奖牌多枚,每年约有50名同学考取北京体育大学等本科院校。年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全国十杰武术学校”等光荣称号。
年10月5日,从俄罗斯喀山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十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来自朱巷镇北少林武校的代诗梦、王雪,代表中国队参加比赛并夺得了女子48公斤级散打冠军和武术套路女子长拳冠军,为国争了光,为安徽省争得了荣誉。
以“精武厚德,弘扬武学”为办学特色,以“文博载道、成就人才”向家长和社会提交了一份优质答卷,北少林武校赢得了广泛赞誉,也成为朱巷镇的武术名片。
依托北少林武校的资源优势,朱巷镇正着力打造国家级运动康养体育小镇。占地约17平米、位于庞孤堆社区的武术文化广场内,绿化、市政管网、景观照明、公厕等一应俱全。一座众少年习武的雕塑矗立在广场正中,雕塑旁,绿色的塑胶地面上,智能化的二代健身器材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镇域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4.3万,拥有耕地面积十万亩,如何让农民增产增收?朱巷镇又倾力打造了一张红彤彤的名片——辣椒小镇。
、年,朱巷镇连续举办了两届辣椒丰收节,进一步扩大了朱巷辣椒的品牌影响力。以丁氏梦圆为代表的辣椒产业田园综合体通过“四个一批”的模式,即土地入股带动一批,劳动务工带动一批,技术指导带动一批和订单合作带动一批,让周边园区的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辣椒采摘季,来丁氏梦圆务工的农户高峰期每人每天平均收入可达多元,火红的辣椒又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激情和向往。
不仅仅有辣椒、武术,积淀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朱巷的第三张名片,影像小镇呼之欲出。
影像小镇项目规划面积约亩,将围绕影像元素,打造原创IP,为打造有灵魂的乡村综合体,振兴农村、带富农民,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项目将以亲子加影像为主题,结合“小猪乐翻天”五只小猪的动漫元素,将猪嘟嘟(美食)、猪天天(农场)、猪乐乐(高尔夫)、猪欢欢(民宿)、猪小小(培训)五只小猪IP落户朱巷油坊社区,打造具有鲜明卡通特色的影像文化旅游主题特色乡村。“影像小镇建成后,将成为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朱巷镇党委委员邓兆玉介绍说。
用影像记录人们幸福的家族生活,让生活更场景化、剧情化、视频化,让游客来了能留得住、吃得好、玩得尽兴,或许,不久的将来,这将是朱巷镇的又一个文旅热点。
历史遗存让游客感悟朱巷这片土地的神奇,今天的千年古镇穿越时光隧道,环境美、村落美,人与自然相谐相融,更加令人惊艳。离开朱巷已经有些时日了,但农耕文化园、大型草坪园、黄花山水库、安徽省最大的农村屋顶光伏电站……却依然在眼前,拂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