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畲族文化与火焰蓝的火花福建森林

孩子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50210/4576913.html

组建11年

见证畲族文化与“火焰蓝”的火花

闽东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畲族同胞十几万,占全国畲族人口总数的40%,占全省畲族人口总数的70%。习近平总书记上世纪80年代主政宁德时曾经深刻指出,推动畲族文化发展,是推动闽东发展的有效手段。福建森林消防南平支队福安大队作为守护闽东生态安全的坚实屏障和生力军,组建11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吸收融合优秀驻地文化,特别注重以畲族传统文化中的尚武、礼仪、正直等先进元素建队育人,不断厚植队伍履行使命的文化优势,持续滋养指战员固守初心、竭诚为民的精神家园。

学武——融入精武文化

“畲人练武,抵御侵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拳法,剑法和棍法,金斗洋畲族武术发源于明清时期福安市康厝畲族乡的金斗洋村,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第四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项目。金斗洋畲族拳一疾二硬三绝力,虎豹威名天下扬。”大队畲拳教练雷师傅介绍到,“我到大队来传授畲族武术,遵循着发展民族体育,促进民族团结,弘扬尚武精神的宗旨,也希望队员们通过训练畲族武术提升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为保护福安地区百姓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入职5年的四中队副班长孙伟是畲拳和畲棍的忠实粉丝,转制之前,一套擒敌拳、一套应急棍打的虎虎生威。自从接触畲拳和畲棍之后,他就像着了迷一样的去探索、学习。半年下来,“仙人挑水”、“前桶杖”、“下劈枝”、“马步上架”、“马步斜劈”等18个攻守功法样样精通。作为副班长后,他把武术,特别是畲拳畲棍作为课外兴趣活动的内容,在全大队进行指导和教学,培养了一批酷爱畲拳畲棍的“火焰蓝”。

大队长岳承浩讲道:“我们在队伍中推广畲族武术,是希望队员们尚武立志,通过学习畲族武术强身健体,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这既能丰富指战员课余文化生活,也能为完成以防火灭火为中心的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奠定体能、技能基础。

学艺——融入文化生活

今年6月28日,福安市应急管理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七一文艺晚会在大队营区内上演,《山哈生来爱唱歌》融入了畲族人民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贪谣》唱出了畲族群众教人廉洁奉公的良好风貌。9月30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文艺晚会中,大队请来了福安评话的非遗传承人物杨光兴,将宣扬礼仪规范、弘扬传统美德的《礼仪之邦》用评话的形式演绎出来,既贴近了日常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又起到了教育队员,促进成长的目的。

“通过文化传统的交流融入,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畲族人民的英勇果敢、顽强不屈、奋勇直前,学习畲族文化、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应急救援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入职满10年,一直在大队工作的班长李杰龙满怀深情的说道。

学礼——融入优良传统

白云山青,长溪水碧,畲族风范,山高水长——福安畲族民众始终保持着忠诚朴实、热情好客、敬业持家、敬祖尊老、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队伍组建11年来,全体指战员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积极参与“第二故乡”建设,主动为驻地解难题、办实事,用实际行动学习践行着畲族的优良传统作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福安市应急管理局的统一协调下,大队联合白云救援队、医院前往坂中乡铜岩村、仙岩村等5畲族村,福安三中、溪潭中学等5所学校开展“邻里守望、救在身边”生命安全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畲族群众掌握院前急救常识、森林防火灭火常识、消防器材操作与使用、灾害自救常识教育,组织开展训练演练等相关常识和技能,提升了他们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教导员陈乘银说:“畲族人民非常朴实,给他们做一点小事,换来的却是微笑和感恩,开心之余,我们更加坚定了做好为湖口村民服务,为福安市民服务,为国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坚决做到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监制:张军

作者:岳承浩陈乘银王成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