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丹丹
2月11日,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枣庄市实验学校设置了分会场。枣庄市教育局、市妇联有关领导,市教育局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教家委理事、省市家庭教育宣讲团成员和一线教师部分代表余人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
本次论坛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行动”。论坛为期两天,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议程包括主旨报告、大会发言、课堂观摩交流、平行分论坛和平行微论坛,集中展示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进展、学术成果与实践探索。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怀进鹏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部署,提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强国和作为“国之大者”的基础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团结奋斗谱写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他指出,基础教育领域首先是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下功夫,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公平上持续用力。其次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上下功夫,深化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此外是在着力加强教师队伍质量建设上下功夫,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同时是在持续深化经费保障上下功夫,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广大基础教育一线校(园)长和老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守正创新、锐意改革,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论坛还邀请了两院院士、名校校长、高校教授等专家学者,分享了对基础教育的见解,进行思维的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以自己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思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民选作了“研究国际趋势推进评价改革牵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葛军介绍了南师大附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探索经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等专家学者也分享了自己对基础教育的看法。
专家们分享展示了中国基础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优秀教学成果推广、科技与教育融合等多方面的积极探索、生动实践与重要经验,与学校的教育实践关系紧密,受到参会人员的热烈欢迎。枣庄分会场里学习氛围热烈的。精彩的发言引起会场里阵阵掌声,不少听众不时举起手机,拍下屏幕上展示的精彩内容。教师们专心聆听,认真观摩,受益匪浅。
会后,枣庄市教育局副局长、教科院院长邓淇表示,本次论坛展示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成就、学术成果与实践探索,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典型经验。希望教师们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充电蓄能,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育人能力。
枣庄市实验学校校长胡勤国表示,听了怀部长讲话和专家们的报告后,倍感鼓舞,收获满满,进一步增强了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信心,提升并强化了自己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
薛城区黄河路小学校长褚庆洋会后感慨本次论坛既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基础教育工作者有启发、可借鉴、能操作,受益匪浅。
本次论坛的召开对枣庄市的基础教育发展和家庭教育建设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上求实效,应该成为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基本遵循和现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