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位真人故事
我叫马远途,捷克人。我的捷克语名字叫PetrVrána,“马远途”来源于成语“老马识途”,是我在捷克时认识的一位中国朋友给我起的。
我们一家三口是年来到中国的,在广州住了7年。我的中文和粤语都说得比较溜,但女儿小龙女的普通话非常标准,连我都自愧不如。
我和女儿都是中国武术迷。而且全家人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就算回捷克过年也保留着中国人贴春联、吃年夜饭等传统习俗。
中国南派武术中的很多拳师都是我的朋友,我经常向他们学习和交流。因为对中国武术的热爱,我还专门研究“粤港派技击小说”(也被称为“广派武侠小说”)。
要想知道我为啥会对中国武术情有独钟,这要从我小时候讲起。
(回捷克,参加广州图书馆线上的读书会)
41年前,我出生于捷克西部的一座小镇。不过,我成长过程中,是在首都布拉格生活。
当年我的母亲是护士,父亲是大学教授。我还有一个哥哥,他比我大5岁。和我一样,他对中国武术也非常痴迷。其实我也是受他的影响,迷上了中国武术。
在我小时候,中国的功夫片已经风靡到了捷克,比如《少林三十六房》、《少林英雄榜》等。当我和哥哥在电视上看到功夫片中的打斗场面,就忍不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周末去乡下的别墅打沙包、爬绳子、做侧手翻、模仿一些武打招式等,父母也很支持我们做运动。
从那时候起,我就对中国产生了向往之情,心想:这些盖世神功真的存在吗?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中国看一看。最好能遇到高人,拜他为师。
哥哥比我先来了中国,拜的是香港的林镇成(清末民初武术家、广东近代洪拳高手林世荣的侄孙)为师,后来在捷克开了“实用洪拳”武馆。当时很多捷克人喜欢学中国武术,而且他们也愿意苦练,所以哥哥的武馆还是挺兴盛的。
(在捷克,我和安德昌教授的合影)
我从年开始跟着哥哥学习武术。年,我和哥哥还在第一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表演“虎鹤双形拳对拆”,获得了金牌。
年,我在查理大学图书管理学院学习的时候,遇到了汉学系的安德昌教授。他是一位很棒的教授,将沈从文、丰子恺等人的作品翻译成捷克语,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安教授的热心帮助下,我的中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为我后来到中国留学、工作,以及长期生活奠定了基础。
我于年来广州留学,初步感受到中国城市的繁华和中国人的友好。
当时我认识了一个“老广”小梁,跟他情同兄弟,我们经常在广州城玩得不亦乐乎。他不仅给我介绍了岭南文化的特色,还带我去品尝各种广州小吃。
(和小梁夫妻俩)
年,我在捷克的一家旅行社做导游,不仅带团去中国,还去缅甸、尼泊尔、印度、朝鲜等国家。在捷克的时候,也给来捷克的中国人做导游。后来,我又从事翻译工作,专门给在中国做生意的捷克商人做口译和笔译。
在往返与捷克和中国的旅途中,我曾经多次陪一位捷克美女穿梭在武夷山、安溪、潮州等名茶产地。这位美女就是我后来的妻子——翠鸟。
其实,我和翠鸟早就认识相恋了,只是一直没有结婚。年,翠鸟第一次出现在哥哥的武术课上,我就对她一见钟情。于是展开爱情攻势,几个星期后,我们就开始谈恋爱了。
我俩当时考虑到年轻正是闯荡的黄金时期,所以都不着急结婚。当时她在一家茶馆当经理,老板经常派她去中国茶乡谈业务,我便为她做翻译,一同前往。那些年,我们几乎走遍了中国茶叶产地,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爱的足迹。
(在中国做导游带团)
直到年,翠鸟怀孕以后我们才决定结婚。因为捷克妇女的产假可以有3年之久,所以女儿小龙女出生以后,我们就决定去中国广州住。却没想到,这一住就是7年。
年,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广州。最初住在我的老朋友小梁家里,两个月以后在西关宝安里找到了一座老式两层平房租住。
平时,翠鸟在家做家庭主妇,照顾小龙女,我给一些老板做口译、笔译,还兼做导游。
因为翠鸟之前没学过中文,我又经常出差,所以刚来广州时翠鸟出门买个菜都不方便。多亏宝安里的邻居都很乐于助人,尤其是我们的房东陈先生,给翠鸟帮了不少忙。几个月后,翠鸟就能用中文和邻居交流了。
(在广州做翻译)
虽然巷子和房子卫生条件有点差,但我们很喜欢这里。每天大家互相串门,谈笑风生,就像一大家子一样。
广西的邻居教我们做艾粑粑和米饼;四川的邻居请我们到他家里吃正宗的川菜;还有广州当地人,经常把他们做的广式菜和点心送给我们品尝。
说到吃的,西关的小吃店真是让我们大饱口福。葱油饼、肠粉,还有广州老字号“六记”的皮蛋瘦肉粥和”“伍湛记”的湿炒牛河,都是好吃得不得了。
在广州生活久了,我们也完全入乡随俗了。春节前去佛山逛花市,初一和十五,我们会在家门口烧香,祈求平安。除夕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吃月饼,每一个节日我们都是按中国风俗过的。
我们对岭南文化也很感兴趣,比如去荔枝湾听粤剧,我们虽然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演员的戏服和动作表演让我们兴趣盎然。
过年时,我们还很喜欢在西关观看“采青”表演,热闹非凡,让我惊叹不已。
(在广州过年入乡随俗贴春联)
除了这些,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学习中国文化。
翠鸟学习弹古筝,她觉得古筝的声音非常独特,音质动听,所以第一次听人弹古筝就迷上了。我在学粤语,这样方便与邻居和本地的老板们沟通。但是我和小龙女一直是讲普通话,这是为她后来上学打基础的。
工作之余,我还做过志愿者。年7月,我去了广东河源紫金县一所中学支教,在学校里当英语和武术老师。
老外教中国孩子学英语很正常,但是教中国武术可是前所未有的奇闻了。所以我准备给孩子们上武术课时,他们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当见识了我的拳法后,又纷纷喝彩,非常乐意跟我学。
因为对武术的热爱,我后来又向几位拳师学艺。最早去佛山跟林师傅学洪拳中铁线拳、八卦棍等。年,通过朋友的介绍,我又认识了佛山大名鼎鼎的何焕新师傅。我跟着他不但学了龙形拳,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做支教时教学生们练武)
后来又跟周至譓师傅学了点“老”洪拳,跟胡友来师傅学了点蔡家拳,跟潘国洪师傅学了点蔡李佛拳。
虽然中国武术的门派间有保守、排异、内争等情况,但我不拘泥于这些。我觉得想要学好武术就要学不同门派的,集多家之长于一身。
除了到处学武,我还很喜欢到处旅游,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风俗人情。
年12月,我们一家去了黔东南,参加过一个当地人的传统婚礼。那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美好的村落,层峦叠嶂的青山,曲折迂回的溪流,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最有趣的是苗族结婚的礼仪。结婚当天,男女双方都在各自家里宴请亲朋好友。然后新郎在几个伴郎陪同下,带着礼物前去娶亲。当娶亲队伍到达女方村寨时,就有一群妇女拦住去路,她们让娶亲队伍的人完成一些游戏和小任务。不喝酒就得给红包,超级好玩。
(和韶关的警察合影留念)
虽然旅途中有新奇和快乐,但也有惊险和感动。
记得年的某一天,我们在游云门寺时我的手机被偷走了。有个和尚知道我的困境,居然递给我一沓钱(大概块钱),让我赶紧买个新手机。我当然不会接受别人这么大的恩惠,就谢绝了他的好意。
然后我又借用别人的手机报了警。韶关的警察真是尽职尽责,不大一会儿就过来了。我们跟他们去了派出所,然后警察让我写了情况报告,还给我们买了包子和豆浆。当时我非常感动,至今还保留着我们的合影。
临走时,警察又跟我添加了联系方式,说等以后将小偷捉拿归案后,一定会帮我把手机找回来。
我本来对找回手机没抱多大希望,回广州后就渐渐淡忘了这件事。可我没想到,一个星期后的一天,警察打电话告诉我小偷抓到了,手机也追回来了。他们又向我要了地址,然后把手机寄了过来。
这些难忘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是个充满人情味的国家。在这里生活不仅快乐,还很温暖,所以我们一家在广州一住就是7年。
(和何焕新师傅一起练武术)
有的人可能会问:那你女儿到了上学年龄也不回捷克吗?长住下去,她就成了半个中国人。如果某一天你们回国上学,她的学习赶不上怎么办?
其实,这些我们都考虑到了。
首先,在家庭生活中,我和翠鸟跟小龙女的交流一个用汉语,一个用捷克语,这样一来,孩子就同时掌握了两种语言。就算有一天回捷克上学,她也不会感到很吃力。
其次,我觉得汉语是全球主流语言之一。让小龙女从小就在全是中国人的氛围中成长,对于她以后学汉语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小龙女两岁多时,我就把她送到了广州荔湾区的天乐托儿所。
最开始我和翠鸟还有点担心小龙女不适应托儿所的环境,因为全所只有她一个是外国小朋友。但了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小龙女不但非常喜欢托儿所,甚至还乐不思蜀,我们接她回家时还舍不得走呢!
(小龙女在托儿所过生日)
小龙女的性格比较调皮好动,多亏托儿所的老师们超级有耐心和爱心,让孩子在那里养成了很多学习、生活方面的好习惯。这为她后来进入小学奠定了基础。
小龙女6岁时,我们把她送到荔湾区华侨外国语实验学校上小学。老师们的教育方式很好,把她培养成了一个勤学、孝顺、听话、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师们的培养下,小龙女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如果不看相貌只听声音,很多人都以为小龙女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孩子呢!
除了学习汉语,我还培养小龙女学习中国武术。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女孩子学什么武术呀,学学弹琴、跳舞多好。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学武术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自我防身。而且,还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让身材更健美等好处。
所以,百利无一害的事情,为什么不让女孩子学呢?
(回捷克后,小龙女仍然天天练武)
小龙女学武术大概是因为在我的影响下,被耳濡目染了。她从年开始学蔡李佛拳,年和年又学了老洪拳和蔡家拳,
在此期间,小龙女还多次参加武术表演。她曾在佛山中山公园的功夫角、佛山龙形拳会周年庆典上表演过,引得众人纷纷喝彩赞叹。因为女孩子认真练武术的本身就不多,更何况还是一个来自捷克的小姑娘。
我们一家三口一直在中国快乐地生活到年,因为疫情爆发,才不得不回捷克。
回国后,疫情期间旅游业很萧条,我就没办法做导游了。后来就在布拉格查理大学汉学系进修硕士学位,业余时间还教人普通话和粤语。
工作之余,我们一家人喜欢到大自然中享受返朴归真的生活。因为我们在乡村有一座旧别墅,那是一个非常安静清幽的地方。加上我们对佛教的思想比较感兴趣,乡下刚好是个适合修行的地方。
(小龙女在乡下别墅的院子里看书)
在捷克上学,小朋友们几乎没有什么作业,这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教育小龙女。平日里,小龙女除了做跳绳、跑步、骑马、射箭等运动,还跟着我和哥哥练拳。
除了让小龙女练武术,我还想尽办法让她巩固汉语,以免回捷克久了会淡忘。每次在吃饭前,我们会一起朗诵一首诗词,散步时想到一句好诗也会马上记下来,回到家里再把妙手偶得的诗句进行修改和整理。
为了巩固小龙女的中文,我还专门注册了一个短视频账号,主要拍摄我们练武、学习以及生活日常。而小龙女则是视频中的主角和解说员。
(小龙女在视频中用中文解说)
她在视频中用中文介绍布拉格的名胜古迹,以及捷克的历史文化、传统菜做法、民间习俗等,有时也拍一些她朗诵唐诗宋词的视频。很多粉丝就是看了视频,喜欢上了我们一家人。
对于我们让小龙女学中国武术、朗诵古诗,我身边的捷克人感到不太理解。但我不怪他们,也不跟他们过多解释。毕竟观念不同,讲了他们也未必能领悟。
除了让小龙女巩固汉语,我自己也一直在学习。每周四参加线上的广州图书馆的“经典原文读书会”,听马泽胜老师解读《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名著。
目前我在布拉格查理大学汉学系写硕士论文,题目是“粤港派技击小说”,主要讲述少林人物故事和粤派拳师的事迹。
在广州市时,我经常跟广州大学徐奇堂教授喝茶,向他请教粤港派技击小说的语言风格。非常感谢他对我的帮助,真是让我获益匪浅。
(请徐奇堂教授喝茶,向他请教)
虽然“粤港派技击小说”在捷克和中国都没有什么学术机构的支持,但我依然会认真去完成。因为我觉得很多事情的意义不是用名与利来衡量的,而在于内心的那种执著与热爱,理想与追求。
如今疫情渐渐消散,旅游业也逐渐好起来,很可能会有许多中国游客来捷克,我还会重操旧业,给他们做导游。
我也相信,以后还会有到中国工作的机会。真的很想念广州那些友好的街坊邻居,还有曾经给过我帮助的各届友人,尤其是我的师傅们。希望有缘我们再相见!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