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的一声,银枪倏然刺破空气,震得五米外树上的青叶阵阵抖动,带领我们进入一百多年前的盛大演武场景。在古色古香的庙宇里,数十位体型健硕的少林武僧两两对打,将集体刀、少林棍、双鞭、伞剑等纯正的少林功夫逐一展现,场景从生机盎然的初春到大雨磅礴的盛夏,再至漫天飘叶的深秋,最后变为白雪皑皑的隆冬,四季流转,不变的是武者坚韧之心。
年央视春晚中,功夫巨星赵文卓联袂少林武僧团、河南少林塔沟武校近百名学员出演的节目《演武》,以刚健有力的动作、巧妙紧凑的结构、大气磅礴的配乐让无数观众为之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即使已排练过数百次,年三十晚上在央视春晚后台看学员们表演时,塔沟武校教练王慎仍捏着一把汗,“会不会有危险?动作失误怎么办?观众反馈不好怎么办?”所幸,小伙子们的一片赤诚没有被辜负,短短五分钟时间内,现场观众响起了约12次掌声。
从出演年央视春晚节目《功夫世家》的一名毛头小子,成长为带领学生登上春晚舞台的可靠教练,王慎多次参与到春晚武术节目的排练之中,积累了丰富的武术表演经验。1月24日,正观新闻记者对话王慎,解密节目《演武》台前幕后的故事。
(王慎与学员们合影留念)
正观新闻记者:王教练您好,可以为我们解读一下节目《演武》吗?
王慎教练:从主题上看,我们以少林寺白衣殿壁画《武僧演武图》为创意原型,采用真人演绎的方式期望动态复活该壁画,打造纯正少林味儿,以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和厚德载物的武术思想。
从结构上看,转身腾空回马枪、少林拳……赵文卓与少林武僧们的演绎“真功夫”,动作行云流水,招式刚劲有力,瞬间让观众穿越至清朝道光年间寺内武僧为大员鳞庆演武的场景。另外,武术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因此节目中间部分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编排。
正观新闻记者:从一副静态演武壁画出发,创编出一个结构完整的武术节目,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教练们都作出了哪些努力?
王慎教练:最初开会讨论时,我们一致认为壁画较为抽象,画面主体定格34位武僧于少林寺两两对打的瞬间。至于演武场中武僧们使用了哪些招式,演武持续了多久等问题一概不知,故而我们在实地考察后,通过翻阅大量的典籍资料,尽可能多地扣出历史细节,还原演武场景。
此外,近年来武术节目中表演的成分明显提升,对灯光、服装、音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少林拳的风格特点是“曲而不曲、直而不直”。现代人喜欢看舒展大方的拳法,而有少林拳“看家拳”美誉的七星拳随着观众眼光的变化,味道也变了。为了找回七星拳原本的韵味,我们翻找出一些老拳谱和存有七星拳视频的磁带反复学习,并邀请五六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习武的老拳师来教学,一点一点修正动作摆放、呼吸、发力等,力图展现原汁原味的少林武术。
最后,节目还需要考虑到现代观众的审美,在不违背节目文化氛围的前提下,最大程度进行创新。比如舞台上摆放的水缸,它既是生活用品,也是武者训练用具。将其融入到古朴的背景之中,安排演员于水缸上表演朝天蹬、对练等技术动作,也提升了视觉效果。
(学员们在练习刀术)
正观新闻记者:我们了解到在多次审查中,《演武》的演出顺序变化较大,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期间的经历吗?
王慎教练: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演出顺序越排越靠后,第四次联排被安排在第24个出场。是不是我们的节目效果不好?孩子们包括教练内心其实都有些许担心。但刘海科总教练一直给大家鼓劲,使我们化沮丧为动力,所有人都在心里憋着一口气。
每天训练结束以后,驻地的走廊、楼梯里很多孩子在给自己加练。在水缸上表演朝天蹬的几个小演员,他们在自己包里放了一块砖,砖不离人,人在砖在,只要是有空闲时间,他们就会立在砖上练习。其实,在砖上练习的难度更大,因为砖块支撑点小,更加容易晃动,要求的是绝对的稳定性。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节目的效果提升了一大截,最后一次审查,导演组把我们的出场顺序提前至第10位,我们特别高兴。
正观新闻记者:从节目筹备到成功登上春晚舞台,您最大的感受是?
王慎教练:整个过程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首先是今年道具的制作,买不到表演用的大缸,学校就聘请了20多位师傅定制了实心的木缸,木缸的外形初具后,要刷一层胶,通常情况下要风干10天时间,但排练时间紧张,我们就派人拿电暖棒三班倒,24小时烘烤,历经三天三夜,胶就干了。
第二个是动作的设计,为了找回原有的少林功夫感觉,就只能不断的摸索,这个过程比较耗人。每一个动作可能都要试几百次,每一位学员要表演上百个动作,组合起来练的时候,可能导演就一句“感觉不对”,所有动作全部白练,我们需要从零开始重新设计。
第三个是学生的排练,因为疫情原因,前期我们不能完全集中,但孩子们还是克服了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顺利完成排练。
正观新闻记者:作为教练,新一年您的目标是?
王慎教练:新的一年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教好更多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孩子们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为社会作出贡献,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