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教育局公布了长沙中考改革的最终方案。从酝酿到落地,历时三年多,几经曲折。尽管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众口难调,随着方案的落地实施和效果检验,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一定会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加公平公正。
方案的一大变化是:取消直升生。
直升生是什么?直升生是教育集团化的产物,即初中毕业生可以不通过中考,直接入读相配套的高中,和高考中的保送生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举个例子,长郡双语实验学校是长郡双语的初中部,如果你在长郡双语实验学校读书,且符合相应条件的话,就有可能不参加中考直接就读长郡中学。
为什么很多初中学校想方设法要纳入名校集团,不但是看中了名校的招牌和资源,拥有一些直升生名额也是吸引优质生源的保障,且稳定的名校录取率特别是四大名校(长郡、雅礼、一中、师大附中)又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学校发展,因此现在四大名校的集团化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长郡集团有初中23所、雅礼集团有18所、一中集团有10所、附中集团有8所,总共59所学校,占了长沙城区初中的将近一半。这也是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入读“四大名校”初中部最诱人的原因之一。
根据相关规定,直升生的要求是在本校初中部或微机派位到受援学校、委托管理学校连续就读三年以上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且有一定的比例。如,本校初中部应届毕业生的直升生比例不超过5%,即如果长郡双语实验学校每年毕业生在人左右,5%即50人。当然,直升生名额的竞争十分激烈,是将每学年期末考试成绩赋予一定分值后,排名年级前50的学生,也可以说是学霸了。因此,要想获得直升生名额,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就要努力,不能有丝毫差池。当然,如果能够获得直升生名额,就避免了中考时万一发挥失误,而不能被心仪的好高中录取的遗憾了。
取消直升生,意味着所有初中生都必须经过中考这一关,而提前经历高考“一考定终生”的体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未免不是一种好事。
那么,保留下来的其他三种灵活招生方式——指标生、特长生和推荐生又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我们来看一看。
首先是指标生。
指标生是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将一定招生指标分配给城区公办初中和相关子弟学校。从年情况看,指标生占高中的40%。即如果长郡学校高中招收人,其中人为指标生。
指标生的标准是在同一所公办初中连续就读三年以上或子弟学校小学升初中对口升学且在该校就读三年的子弟。就是说申请指标生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之一:要不在同一所公办初中连续就读三年以上,即中途不能转学,这也显示了初中择校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八方小区等带有长沙一流公办初中学位的小区备受家长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不就是在子弟学校,如湖南大学子弟小学上学,初中时对口在湖南大学附属中学读初中,而且是学校子弟同时中途不能转学。
每所公办初中和子弟中学原则上分配2所或2所以上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其中1所是“四大名校”。从这一点看,指标生有向公办初中倾斜的考虑,而且指标生最大的优势是能降分降等录取(实现总分之后就是降分了)。
说到降分录取,这里必须要讲得稍微详细一点,在不同的学校,指标生并不一定就会享受到降分的优惠,特别是成绩相对好的学校,甚至比指标生的分数比正常的录取分数还要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指标生的降分录取,并不是指只要报名指标生,然后达到最低录取线就能录取,是根据校内报名指标生的学生成绩从上往下录取,名额录满为止。没轮到的,指标名额作废,进入划线生。
这里分两种情况:如年中考满分,假设长郡中学录取线,指标生录取线分。
1、优秀学校的指标生超线录。
如:长郡双语实验学校有个有指标生资格的学生,按5%共有50个长郡的指标生名额。根据往年双语的中考成绩,按20%的6A率,有个学生有实力考上“四大名校”。
再假设这名学生中有50%填报指标生,那么就是有个有实力考上“四大名校”的学生填报了指标生。
中考成绩出来后,这填报的个学生里面,如果有80个达到长郡学校的划线录取线分,那么长郡双语实验学校的指标生按报名学生从中考高分录到低分录满50人为止(假如第50名的学生分数是分)。
那就意味着:长郡双语实验学校所有的指标生均没有降分录取,且最后一名指标生的中考分数超过长郡录取线10分。而排在第51名的指标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自己想去的学校(比如一中,可以上理实班等)。
2、某些学校整体成绩不够好。
又假如:某初中也是个有指标生资格的在读学生,也是5%的长郡指标生50人。
长郡录取线分,“四大名校”指标生录取线分。这个学校同样有名学生报指标生,中考成绩出来后,第50名的中考成绩为分,其中第20名的中考成绩为分。那么,这个学校的指标生录取线是分,且50个指标生名额只录取了20名,另外有30个指标生名额因报名学生成绩没有达到指标生录取线要求,转入划线生按正常程序录取。就是说这个学校50个长郡指标生仅完成20个,剩余30个转入划线录取,浪费了。
其次是特长生。
特长生是指由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的学生。其必须初中阶段在市教育局主办或认可的体育、艺术、科技比赛中取得过优良成绩,或经市教育局认可的具有某项发展潜能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体育的话要求:
1、在市教育局主办或者由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共同主办的中学生运动会中,田径比赛甲级队获单项前八名,乙级队获单项前六名的队员;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体操、健美操、武术、定向越野、跆拳道、攀岩比赛获单项前六名的队员;篮球、排球获前六名的主力队员;市级足球比赛甲组前八名和乙组前四名的主力队员。
2、在省教育厅主办或者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共同主办的中学生运动会和锦标赛中,以上项目获单项前八名的队员和获集体项目前八名的主力队员。凡在、、年取得省级体育比赛单项前三名,集体项目第一名的省运会集训运动员为重点集训运动员。届重点集训运动员的初中毕业生需参加统一学业水平考试,可作为体育特长生优先录取。
3、未达到以上基本条件而学生确具某项潜能,经高中学校专业测试拟入围,必须参加长沙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特长资质测试,合格者具有特长生报名资质。
艺术的话要求:
1、在省、市“三独”比赛和由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生书法、美术比赛(含艺术展演活动书法、美术比赛)中,获市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的学生。
2、未达到以上基本条件而确具某项潜能,经高中学校专业测试拟入围的,必须参加长沙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特长资质测试,合格者具有特长生报名资质。
科技的话要求:
1、在全国、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或参加长沙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长沙市青少年创客节竞赛,有发明创造作品、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获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的学生。
2、在省、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和全国、省、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市级二等奖(含二等奖)、省级和国家级三等奖(含三等奖)以上的学生。
3、在全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中获单项前六名的学生。
虽然看上去规定很“刚性”,但从实际操作中来看,空间很大,否则也不会出现云南某大学教授的孩子小学时就发明出抗癌药物的笑话了。
再次是推荐生。
推荐生是指初中阶段三年在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各方面特别优秀,在长沙市统一组织的学业考试期间因家庭变故、疾患、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学业考试成绩有明显失误的初中应届毕业生。
要求是1名被推荐学生须有2名具有推荐资格的教师同时为其提供推荐信。且享有推荐权的教师,一年只能推荐1名本校初中应届毕业生。凡推荐教师与被推荐学生是近亲属关系或有其他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不得推荐。
尽管对推荐老师作出了“师德良好,正直诚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教师的认可”“在教学第一线的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五年以上的一线教学经验,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对被推荐学生的任教时间不少于一年”“积极支持和参与新课程实验,并有一定的实绩。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专业引领者或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条件并要求学校备案。但是老师行使推荐权的时候有没有受个人情感因素或其他因素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而自主招生的话灵活性更大,没有论述的必要。
综上,直升生、指标生、特长生、推荐生都具有“特殊性”,虽然满足了学校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是中考成绩录取的补充,但也留有很大操作空间,不利于公平竞争。
现在,直升生已经被取消了,指标生、特长生、推荐生被取消还会远吗?
您是支持继续保留,还是支持取消指标生、特长生和推荐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