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教育访谈,记录这个时代的教育智慧。这是由我苏教育工作室年全新推出的一档对话教育界专家、权威人士的栏目。内容涉及教育热点解读、教育理念分享、学校运营管理、教育著作鉴赏等。从教育者的故事中感悟人格的魅力和时代的变迁,在与他们的对话中体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11:04一次次行业迭代中,一代代的教育者创造了如今万亿规模的教育市场。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90后教育者正从“小白”成长为“中坚”。高维达就是其中一位。
年毕业后,他当过南大辅导员、任过美国戴顿大学招生主任,原本可以在海外继续他人艳羡、待遇优厚的工作,年,高维达却因为一通电话邀约,选择回到家乡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目前担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附校”)副校长。
“陆校当时说自己到附校了,问我是否愿意来。如果是其他人打这个电话,我可能会犹豫,但陆校打这个电话,我想都没想地说‘我来!’”
高维达提到的陆校是附校校长陆一鹏,他曾是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之一,30多岁时即执掌顶级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因为相互间的信任和默契,90后教育新兵与60后教育老兵,两代人就这样,并肩奋斗在基础教育第一线。
采访中,高维达总爱称自己是“小白”,越聊越发现,这个“小白”不简单。
他思路清晰,善于总结。虽非师范出身,但学习不辍,实践反哺理论,形成了“发展三原色理论”、“择校六角形”等系统思考。
他自由开放,长于交流。采访中,当他感到凭借语言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意思时,会立刻起身在电子屏上画出示意图辅助;
采访中,为了说清“三原色理论”,高维达直接起身画了三个圆。
他直言不讳,敢于面对。“缺乏经验是否会成为工作掣肘?”他答,的确刚开始两眼一抹黑,但勤于学习,不断思考,高维达在南京大学、美国戴顿大学的从业经验,很快就适应基础教育工作。加上自己在基础教育方面没有旧的套路约束,反而闯出了一条新路。
入校三年多,高维达获得了优秀教师,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在学生工作上也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仅年一学年,举办活动60多场;附校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学校、南京市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窗口学校,荣获南京市中学生一二·九合唱比赛一等奖、南京市阳光体育篮球联赛高中组一等奖、南京市校园啦啦操初中组一等奖……
国际化背景、复合型人才、怀揣新理念、善用新技术……高维达在学校中的一些尝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可以在新时代,为如何更好培养人才,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借鉴——
01
规则之内,尽可能“放纵”学生
我苏网:你在学校主要负责学生工作(以下简称“学工”),作为和学生沟通最有效桥梁,学工不仅重要且难度大,你是如何破题的?
高维达:学工处曾经叫政教处,大家印象中那里会有一个老头子,默默站在教室窗口,居高临下凝视着你……这种刻板印象在我这不存在,平等是我和学生相处的方式。
学校要求中午不能打球,但有个孩子狂热地爱打球,屡次三番违反纪律。找他谈话时,我没上来就说“你错了”,而是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当时他蹲着,我就蹲着,他站着,我就站着,我想首先在物理状态下,让他觉得我们是平等的,只是角色不同。
当他表达了自己非常喜欢篮球后,我拉他到篮球场,让他打了一段,最后我说“你这么爱篮球,可以让你进篮球队先做一个替补,但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承诺:只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防护才能打篮球,这样我好跟年级老师说放手让你打。”最终皆大欢喜,这个孩子后来不仅遵守了规定,对学校也更加信任,“我们学校跟其他学校不一样!”
我始终觉得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还有自己的爱好,对人生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机遇。虽然这个孩子未必是篮球选手,但他或许能成为篮球经纪人,为什么我们不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多给他一些尝试?
我很喜欢《倚天屠龙记》中的一个故事,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教完后,张三丰问张无忌:我刚刚演练的太极剑法你还记得多少呢?张无忌回答:还记得一大半。过了一会,张三丰又问:现在还记得多少?张无忌回答:还记得一小半。再过了一会,张三丰又问:这次还记得多少呢?张无忌回答:全忘记了。张三丰说:你可以上了。
翻译一下就是,招式有限、情况无限,人若仅仅局限于经验,记住个别招式,则会失去应对无限情况的能力。作为一个新兵,当脑袋中没框框、没套路,一心想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有“心随神动”的创造。
02
谁走出校门的道路更为宽广久远
谁才是人生的赢家
我苏网:你曾说“附校与传统的只抓分数的学校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种“与众不同”具体指什么?
高维达:我们始终认为“活得久”是基础,安全和健康是底线,保住底线后,我们再来“为人的成长创造最大空间”,不断让孩子去玩、去体验、去尝试。
我常给家长做一个比喻,想象红、黄、蓝三原色的图,红色圆圈代表这个孩子喜欢什么,黄色圆圈代表这个孩子擅长什么,蓝色代表社会需要什么,三个圆圈重合的部分就可能是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社会需要什么我们控制不了,但如果喜欢什么和擅长什么的半径越来越大,那中间重合部分的面积就越大,孩子未来就业的选择面就会更为宽广。
高维达的“发展三原色理论”图释
因此我们非常注重特长化发展,给孩子提供更多体验尝试的机会。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以外,三学年中,每个同学要学30个小时的美术和钢琴,男生学习30个小时的武术和足球,女生学习30个小时的舞蹈和健美操,此外还有门的选修课和社团课可供选择。 往届家长深有感触,他们告诉我,孩子因为升学的梦想选择附校美术、音乐、体育类高考而进入大学,之后除了继续原特长专业深造外,有的通过辅修专业、有的通过继续考学,最终成功走向经管、金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诸多岗位。 我始终认为,学校不是工厂,培养出来的孩子并不一定全部走学术的道路,有些一定更适合做商业精英、大国工匠、产业巨头、治国英才等等。今天的高等教育,除顶尖院校或专业外,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已经越来越小,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所以目标不要仅仅放在一张试卷上,谁走出校门的道路更为宽广、久远、幸福,谁才是人生的赢家。
03
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我苏网:在国际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新局势下有哪些新思考、新对策?
高维达:因为疫情和国际政经局势影响,国际教育受到一定考验,也让我们在国际人才培养上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同时衍生出了很多新的举措——
比如,我们正把美国或者加拿大的课程提前引进过来,在校内开设大学预科中心,高三毕业生可读一年预科再出国,延缓疫情影响。
高维达认为给学生选择国外学校的时候,家长只盯住排名,有时会害了一个孩子,应该从地理位置、排名、录取条件、生活条件、学费、奖学金等六个方面综合考虑后作出选择。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国际班注重双规并进。希望孩子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上也要了解国内课程相应知识点,因此国际班高一大概有50~60%是国内课程,高二慢慢减少到30%,高三则大概10%。
南京师范大学有一个“江苏省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比较研究项目”的研究课题,改革实践基地就在附校,因此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比较研究各国之间的基础教育,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把不同国家课程中同一个知识点拿来比较,谁更深入,谁更易接受,我们就选择谁的内容给学生学习。
04
我特别怕高三老师对孩子说:
“努力学到大学就可以不学了”
我苏网:新高考背景下,全社会都在呼唤加强学生生涯规划,你是如何看待的?
高维达:大学里一般才会提到Career生涯规划这个词,但在我们这提早到了高中,我们在用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发展的关键点。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爱心义卖活动上,有个孩子在卖自己手绘的三国时期各国地图,5块钱一张,看到画我眼前一亮,觉得太有价值了,直接说“有多少张就给我来多少张!”这过程中就发现了特别擅长绘画的孩子,特别善于经商的孩子。义卖结束,我们还会找一些学生跟我们一起把募集的爱心善款带到云南,捐给希望小学,过程中又会发现很多善良的孩子。
近期我们举办了“班级文化巡礼”,希望在开学季,让孩子们重新定义自己班级以及个人的目标,制定发展方向,不仅是学习成绩的目标,更多是比如钢琴要弹出什么曲子,武术要学会什么样的套路等。
举办活动的目的绝不是一场活动,而是我校开展生涯规划的一种载体:通过活动让孩子有目标、找到兴趣,并帮助老师发掘孩子个性的品质加以培养,同时在升学规划上给予建议,让孩子们能够带着这种珍贵的品质走出校门,更好服务社会。
我苏网:正值开学季,你最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高维达:第一,希望同学们尽快适应、形成规范,规范比什么东西都重要。
同时希望大家永葆学习的状态。学习不是“现在苦一下就结束”的事情,而是一件一辈子都要终身做的事情,从校园开始就让自己有规律地保持学习状态,这样学习就会给你带来无尽的乐趣。
我特别怕高三的老师对孩子说:“你们加油,努力学到大学就可以不学”。要知道18-26岁这个时期,身体好,又没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是最精华、最适合学习的时间,在大学里做创业,做学生会,做社团,做学术,可以有多少收获呀!当然,即使走出大学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要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
(我苏网专稿记者/朱彤东城视频/谢自强设计/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