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本报尤溪记者站肖丹文/图
每日清晨,天色微明,在尤溪县城关镇朱子文化园里,张生泰身着一袭白衣,带上长剑,同一群伙伴们练太极拳(剑)。众人整齐队列,松活弹抖,刚柔并济,手势缠绕折叠,快慢相间……一招一式行云流水,白衣翩翩,长剑伴着悠扬的太极乐曲,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张生泰今年77岁,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也是尤溪县太极拳协会荣誉会长。他还擅长手风琴、钢琴、电子琴等乐器。为了将所学传授他人,他在县老年大学开班教学,10多年来,教授学员超千人次。
勤奋好学励志不息
张生泰生于年9月,新阳镇池田村人。因家里兄弟姐妹多,口粮不够,3岁的他被送给同村一户人家当养子。
由于物资紧缺,常常要饿着肚子干农活,还得辛苦读书。12岁那年,他萌生了辍学的念头。
养父不善言辞,为了劝学,就带着张生泰进城卖农货。“养父挑着大酒坛子,我挑着斗笠。村子距离县城80多公里,没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早晨6点出发,下午2点才到县城。卖完东西后,就走回家。夜里就在沿途亲戚家借宿一晚,第二天继续赶路。来回近20个小时的路程,又累又饿。”张生泰回忆。那次之后,他便随身携带课本,放牛的时候,牛吃草,他看书,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期待靠知识摆脱贫穷。
年,因成绩优异,张生泰被保送到尤溪二中。在学校里,经过多才多艺的陈财俤老师的指导,他喜欢上了弹奏乐器。“知道我喜欢弹琴,家里又困难,陈老师就建议我报考师范类学校,说不仅免学费,有生活补贴,还分配工作。”张生泰说。年,他考上了南平师范学校,选修音乐。
“因学校人多,小号、手风琴、西洋乐器等数量有限。所以,一借到乐器,我就买个馒头揣兜里,饿了便就着凉水啃上几口,抓紧时间练习。周末的时候,更是整日待在琴房里苦练。那时,虽然吃不饱饭,但是,校内外时常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我有很多上台展示的机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我觉得很快乐!”张生泰说。
毕业后,张生泰被分配到尤溪县实验小学任教。又因手风琴拉得好,一年后被调到县农村文艺工作队。农闲时,忙着排练各种文艺节目。遇节假庆典时,就组织到各村巡回演出。
全县有多个村,村道崎岖难行,有的车子开不进。大家就靠着“一根扁担两条腿”,挑着乐器、道具,浩浩荡荡地奔往大山里的各个村落。
“工作队有15人,要负责一整晚的文艺表演。因人数有限,我们得一专多能、身兼多职,这边刚拉完琴,就得准备下一个舞蹈节目……紧凑的演出节奏,很有挑战性。”张生泰说。靠着努力读书,他成功走出大山,不仅把自己的爱好培养成谋生手段,还能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生价值。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由于长期高强度的下乡演出,张生泰患上了贫血、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于是,他开始学习民间拳术,以期通过练武改善身体状况。
“太极拳具有柔和、缓慢、轻灵等特点。常练太极拳,祛病又健身,还能陶冶情操。”年,张生泰开始练习太极拳。每逢“五一”、国庆等长假,他就前往北京、河南等地,拜名师学习,参加培训班,还订阅了《中华武术》杂志钻研。
“《中华武术》杂志举办俱乐部会员交流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武术名家参加。大伙集聚一堂,相互切磋武艺,常常到了深夜,意犹未尽。天刚一亮,大家就又起床练功打拳。那时,我对练武也到了痴迷的程度。”张生泰回忆。
年,经过单位推荐和两年的脱产学习,张生泰被调到县林业局工作。“林业部门的工作没有文艺工作队那么忙,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太极拳。那时,我在林业系统举办多期简化太极拳培训班,还组织大家参加县级武术比赛,都获奖了。”张生泰说。
5年退休后,张生泰开始参加国内外武术大赛,并多次代表尤溪队参赛。在各类武术大赛上,他共夺得了8金、3银、2铜的好成绩,还被编入《当代中国传统武术名人名家辞典》。
“印象最深的是年,我应邀参加在九华山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当时有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0多名选手参加,我获得了42式太极拳铜奖!”张生泰说。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年,张生泰被尤溪县老年大学聘为电子琴、太极拳两门专业课教师,并担任县老年大学器乐学会会长。10多年来,他坚持每周教学,还参加各种演出活动,相继获评校“优秀教师”、三明市“老年教育先进个人”。去年12月,还荣获“全省老年大学专业社团先进个人”。
张生泰说,让太极这一国粹之花,能够在千年古县——尤溪的各个角落里大放光彩。作为尤溪县太极拳协会荣誉会长,眼下,他正积极协助协会组织会员,在各大广场、公园开展太极拳、剑、扇的锻炼和展示活动,以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