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术进校园的推进,在这一推进过程中,势必要面临诸多的困境。无论是家长学生的接受与否,还是学校的贯彻引导实施,这些还都是后续问题。摆在校园武术面前,迫在眉睫的事,还是教育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的问题。据致力于推广武术进校园及培养武学人才计划的实施者,专业武术老师王天明调查反馈,目前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了“校园武术”不能完全实施的“短板”。
师资力量的补充,一旦实施武术进校园,必须配备专业的“武术教师”,或者称为“武术教练员”。武术教师的配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对现有体育教师的武术培训;二是外聘专业武术教练员。选择这两种方式,都有利有弊。但目前来看,一些实施校园武术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种,这是减少学校投入和精力的最便捷方式。
采用外聘专业武术教练员的弊端是,武术教练员与学生的相处时间少,对于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并不能及时掌握。同时,因为上述问题,在涉及武术课程时,就无法做到合理科学的教学。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学校对所聘的武术教练员的背景和品性无法全面掌握。进入校园,就是教育工作者,担负着育人的使命,而外聘武术教练员,严格的说只是专业技能的保障,其教育方式方法是否适合学校,指的进一步考核。
其实相较于外聘武术教练员,对现有体育教师的武术培训,或许是最佳的途径。本身体育教师作为学校现有师资队伍的一员,学校对其有直接的全面管理;而且体育教师是学校固有的师资配备,对学生熟悉,或能更好地制定体育教学加武术教育的全新“体育课程”,这对于以武术培养体育兴趣,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多的提升作用。
在武术进校园的实施中,无论采取以上两种的哪一种方式,都无法逃脱一个现实问题:专业武术教练员从何处聘请?体育教师从何处可得到专业的武术培训?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少儿武学传承研究院王天明院长、中国武术七段、关心下一代武术领军人物王天明老师从实际需求出发,开设了“中华幼儿武术学科带头人、传承人培养计划”,目的正是为了解决在武术进校园的进程中,师资短缺的问题。通过本培养计划的实施,将补充我国校园武术专业武术教育工作者。
王天明:中国关心下一代少幼儿武术领军人物、少幼儿武术学科带头人、中国武术七段、全国武术冠军、八卦掌第五代传承人、赵氏擒拿第二代传承人。
王天明老师:全国培育“中华少幼儿武术学科带头人、传承人、武术教练、武术馆长”公益计划已全面启动,登录王天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