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薄弱农村学校何以焕发如此动人生机?
这是一种“五初现象”,更是一种“五初精神”
――山东省临沭县第五初级中学人文强校侧记
“俺闺女在小学就经常参加英语竞赛,新学期开课第一天回家后,就开心地给我说,她又遇上了一位好英语老师。”一位陈姓七年级学生家长这么交谈。
“咱们学校的老师都这么敬业、优秀,让孩子跟着我到咱学校上学,我放心又省心!”谈起为何不让孩子到县直学校上学,袁溪老师这么说。
“今年七年级新生入学,不仅流失到县城中学的生源地学生大大减少了,另有近30名外地学生到我校入学就读,并且这两年我校的生源出现了明显的回流现象。”七年级年级主任杜廷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校级学生在全县初中生学科素养大赛中,勇夺全县第4名,并且在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再创佳绩,其中数学、英语、化学等学科成为全县拳头学科。”副校长刘兴玉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的讲话令人振奋和骄傲。
……
山东省临沭县第五初级中学,一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因县城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县直学校聚集,学校生源受到严重影响,因校舍不足,自年秋季开学始,还借用临沭县第七实验小学校舍,面临着实施两地办学的诸多困难。
但就是这样一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近年来,在教育管理、师德建设、学生德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年在全县教育综合督导中名列同类学校前茅,学校办学水平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广泛认可和社会的良好赞誉,学校教育稳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所好学校,不一定看其有多么高大上的设施建设,也不是看其是否有独到的特色办学。她必定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有一种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也正是这种文化与精神的力量,使师生充满了价值认同,充满了信仰,让学校焕发出持久动人的勃勃生机。”临沭县第五初级中学校长胡钊的一席话或许就是对“五初现象”的最好诠释。
“一所好学校,必然有一个团结务实的好班子”
自年秋到临沭县第五初级中学任校长以来,胡钊在这所学校已经6个多年头,学校班子经历了几次调整,但作为“领头羊”,他却舍不得离开这所学校。
“五初有这么一种传承,班子能团结善战、富有担当,教师能敬业奉献、敢创一流。虽然分工各有不同,但汇聚在一起,都会形成强大的合力。就是这种合力让我对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对五初这个大家庭产生了发自内心的依恋和热爱。”胡钊曾多次在学校教职工会议上这么说。
“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但这门艺术必须基于实践。学校班子成员必须率先垂范,走近师生,深入到教育教学第一线。”胡钊不但“立言”,尤重“践行”。
多年来,临沭县第五初级中学坚持校长负责制,实行校级领导联系年级制,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使学校领导工作重心下移。学校班子成员铺下身子,以校为家,每天和年级主任及班主任一起,早起晚归,全程跟踪负责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参加并指导教师教科研活动,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年级管理的主心骨和有力后盾。
“以服务求信任,以教改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是该校鲜明的教育管理理念。
“校长推门听课”,是临沭县第五初级中学长期坚持的一项教学管理制度,要求学校班子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听课不能流于形式,尤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