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最近身体欠佳,对网络浏览的少了些,昨天深夜才看到一则娱乐消息:小沈阳要做导演拍摄电影版《不差钱》。中国观众都知道,《不差钱》是小沈阳与赵本山、毕福剑、毛毛于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合作的一个小品。当年这个小品非常成功,可谓家喻户晓,一夜之间使名不见经传的小沈阳迅速窜红,其中的经典台词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走红后的小沈阳并没有立足小品舞台,演艺事业四处开花,拍影视剧、唱歌,忙得不亦乐乎,钱也挣得不少。如今小沈阳要自导自演曾经的经典小品《不差钱》,这则消息在娱乐圈还是引起了不小的波动,让人很快联想到了刚刚落幕的春节档黑马《你好李焕英》。《你好李焕英》就是贾玲根据自己的小品改编的,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拍摄,于今年春节搬上了银幕,一经上映,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领跑大片云集的春节档,最终以54亿的高票房完美收官。这一成绩在影视界引起震动,令多少从业者眼红啊,尤其是影视界的大咖大佬们,很多人一辈子也许都达不到这个目标。小沈阳想复制《你好李焕英》的辉煌,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小沈阳是靠赵本山的提携和培养才从东北二人转剧团走上春晚舞台的,贾玲在娱乐圈也是多年不温不火,摸爬滚打了多年后靠电影《你好李焕英》一鸣惊人的。两个人同为八零后,但出身不同。贾玲虽是相声、小品演员,但她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相声表演专业大专班;而小沈阳的学历就很尴尬了,小学毕业后进的武术学校,因缴不起学费退学,后来进了二人转剧团学习二人转。这样晒他(她)们的出身并非看不起谁,其实两人如今在娱乐圈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观众缘,那么《不差钱》搬上银幕后能否像《你好李焕英》一样大火吗?这个无法定论,只能妄议。好,我们切入正题。
如今的娱乐圈也确实光怪陆离。在过去,导演是导演,演员是演员,编剧是编剧,各司其职互不影响。而如今,从主演(大牌明星)干涉导演改台词开始,逐渐坐上了导演的宝座,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这个过程当中丝毫没有门槛限制,只要能拉来资金,付出点精力就能捣鼓出一部电影来。吴京、徐峥、陈思诚、黄渤、王宝强等,都是演员做导演的成功代表和先进典型,这些成功的演员经过蜕变竟然成了成功的导演,并且连续几年在中国电影界驰骋,斩获佳绩,令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们汗颜。现如今连小品演员都要做导演了,而且剧本来源竟然是一个小品,难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娱乐圈真的要“改朝换代”了吗?
演员做导演也不能算是不务正业,《董存瑞》中饰演董存瑞的张良后来就成了一名导演,执导的影片《少年犯》、《雅马哈鱼档》既叫好又卖座,很有艺术深度。另外,张艺谋是摄影专业出身,后来拍《红高粱》成了导演;冯小刚最初在剧组是美术设计,慢慢成了导演;《跨过鸭绿江》的导演董亚春曾经也是摄影出身,逐渐成长为导演,还有顾长卫、张绍林等等,很多。全国许多艺术院校分有很多专业,如导演系、文学系、表演系、摄影系等,谁也没有规定学什么专业必须一辈子从事某一种专业。做导演说明他们在这一领域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拍摄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摄制工作的分工和调度已经游刃有余,对剧本的理解和演员的表演已经胸有成竹。所以说在第五代导演中很多并非导演系毕业,但他们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电影的执着追求,通过不懈的努力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关键是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具备专业的学术技能,光靠着见多识广去操纵导演这一职位,我想还是先做一名合格的演员比较切合实际,拿出几部能够征服观众的作品才是王道。时过境迁,当张艺谋们还在为一部影片的艺术创作而呕心沥血精益求精的时候,从演员转型的新生代导演们早已靠着超现实的娱乐段子取悦着喜欢吃快餐的观众占领了大银幕,疯狂地收割着高票房,这样的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
对于演员做导演这种现象,小编认为,首先就是一些明星想通过拍电影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或者说是去实现曾经的梦想。在当前娱乐圈,似乎能执导电影的演员才算是好演员,才算事业有成,满身头衔,身兼数职,风光无限。当然这些人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其实失败也无所谓,靠着自己的人气和明星效应立马就能扭转乾坤,赔不到哪里去。成功者中不乏优秀人士,吴京的《战狼2》代表了中国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最高成就、徐峥的《囧》系列也成了现实主义喜剧风格的典范,这些影片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自然为观众所喜闻乐见。但同时也证明了吴京、徐峥的实力,不但是一名演技派,还是一名优秀的导演。他们的成功也引来许多效仿者和追随者,但拍出来的作品良莠不齐,从近几年火爆的国产片来看,除了主旋律影片外,大部分都是为了迎合市场,也就是过度娱乐化,满足观众的快餐口味。好比方便面,大家都知道是垃圾食品,但很多人都愿意吃,因为调料多、味道好。演员做导演这一现象如果国家广电总局不设门槛,那么还会有更多的演员加入导演行列,执起导筒,为观众奉上一道道“美味”的快餐。
其次就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演员在娱乐圈时间久了,自然了解了拍电影的资本运作。做演员很辛苦,拿到的只是片酬,而导演就不一样了,不但有自己的酬劳还有分红,所得利益是演员的好多倍。比如吴京、徐峥们,他们做导演不是因为电影制片厂的工作需要而派遣的拍摄任务,也不是被别的影视公司邀请过去帮忙的,纯粹是个人行为。为了拍电影,他们自己运作,挂靠一家电影制片厂,然后拉赞助、跑市场,从影片的筹备、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环节完全都是靠自己,为什么当初吴京拍摄《战狼2》的时候会将自己的房产做抵押呢?就是因为拉赞助中遭遇了困难。虽然演员独立做导演会遇到很多风险,但如果成功了,会赚得盆满钵满,吴京、徐峥们俨然为娱乐圈树立了成功者的典范,使许多演员垂涎欲滴跃跃欲试。这些新生代的导演们本身都是明星,有好的剧本和商机就拍,没有的话可以参演电影或者为所参演的电影入股,这样既有片酬又有分红,还是那句话:演而导则优。
吴京、徐峥们是由演而导的这么一个过程。贾玲、小沈阳本身在演上也没什么佳绩,贾玲靠的是综艺节目,小沈阳即使小品《不差钱》火了之后主演了几部电影,但大都属于烂片,所以说小品演员不一定会演电影,但电影演员绝对会演小品,或者好比话剧演员会演电影,而电影演员未必都会演话剧一样,这就是差距。说实话,《你好李焕英》完全靠的运气,赶上了春节档,否则也不知道票房啥样呢。本身小品改编的电影就存在外实内虚的情况,尽管影片火得一塌糊涂,但是故事内容还是空洞乏力的,一个小品不足于撑起一部电影。小沈阳想如法炮制《不差钱》,这个想法无非就是还想凑当年的热度,究竟故事内容如何,目前还没有可靠消息,仅凭舞台的二十分钟想拉长两个小时还是有难度的。说白了就是小沈阳这几年在演员这条道上建树不多,甚至无戏可拍,再次拿起《不差钱》这个素材以电影的形式重新演绎,以此打一个翻身仗。想法是好的,至于观众和市场买不买账就不好说了,毕竟这个小品过去十多年了,参演者都已隐退,换了新面孔能否接受?这都是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