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7:00,武术学院武术文化活动周“武侠文化学术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开讲,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夫龙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我们为什么需要侠义精神》的学术讲座。武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张茂林教授主持讲座,全体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以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参加。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陈教授围绕“侠义溯源及侠义精神”“为什么需要侠义精神”“如何传承弘扬侠义精神”三个问题展开。首先从我省已故著名武术家于承惠先生在影视剧中创构的经典武侠形象讲起,对“侠义”进行了溯源,在分析学术界关于侠的七种起源学说基础上,结合侠与诸子百家思想、历史及文学的关系,指出侠是由诸子百家思想浸润、史家立传、文人想象三者参与建构的群体形象,更是一种人格精神、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进而从八个方面阐释了侠义精神的内涵。就“为什么需要侠义精神”问题,他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维护正义、捍卫尊严的现实需要”“优化人性、提升境界的重要资源”三个层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英雄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要求、疫情防控中涌现的侠行义举等,阐述了侠义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及侠义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侠义精神蕴含着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的崇高品格。在“如何传承弘扬侠义精神”问题上,陈夫龙教授提出要科学辩证地认识侠义精神,倡导全体师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地实践侠义精神,并在对侠义英雄的景仰中涵养家国情怀。最后,陈教授号召大家勇于做新时代的侠者,做新时代有侠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英雄。
本次讲座是武术文化活动周的收官学术活动。讲座内容丰富,关于侠义精神的前沿的思想和视角让大家耳目一新,达到了举办这一学术活动的目的。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在今天肩负推动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要努力提出并回答真正属于新时代学科专业建设的问题。开展武术文化活动周,是武术学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弘扬侠义精神、武德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儒风武韵”文化育人品牌的重要举措。在本次活动周的基础上,将积极整合各方力量,不仅要把系列文化活动做成精品、做出品牌,还将探索以育人为导向开展一系列跨学科的交流,不断推动山东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