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术是中国十大国粹之一,近年来,中国武术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培养文武兼修的武术传承人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国粹,不断走向世界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儿女阳刚无畏的基因,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十大国粹之一。中国传统武术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从最初的搏击到后来融入了哲学、医学,开始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求达到锻炼身体及延年益寿的目的。武术讲求内在精气神与外在形体动作结合,其重要理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根据4月20日中新网的一则消息,《太极拳基本动作技术规范》5项国际标准已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83/SC6武术技术委员会认可,并将进入提案阶段,这将直接推动中国武术项目走向全世界,中国武术国际化进程也将迎来新的里程碑。
传道授业,需要专业带头人
随着武术不断走出国门,越来越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这对于武术人才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培养专业的武术学科带头人,是实现中国武术教育普及和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想要习得更专业系统的武术知识,需要依赖于专业、匠心的师资团队。纵观目前国内武术教育现状,大批武术教练员仅有专业的武术知识,但欠缺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多采用老师教学,学生模仿的形式,最后学生们只学会了这些招式,却没有领会到武术蕴含的核心精髓,而武术课程有效渗透的育德、育心、育智以及武术精气神的传承,这些才是武术教育教学的灵魂。因此,良好的武术启蒙教育和武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迫在眉睫。
名师指路,才能快人一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想要将武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武术学科带头人、以及文武双修、德才兼修的复合型武术人才,是武术传承的基石。中华武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武术专业基础,同时也要扛得起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传承武术文化。这一点也正是中国关心下一代武术领军人物及学科带头人王天明博士所提倡的。
近年来,中国武术七段、中华幼少儿武术奠基人“王天明”老师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少幼儿武术“学科带头人和传承人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培养文武兼修、德才兼备的优秀师资力量,打造一批时代需要的少幼儿武术学科带头人和传承人,帮助广大武术教育从业者成长。知行合一,文武兼修,定能焕发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了解王天明老师武术学科带头人、传承人培育计划,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