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范儿走向世界的河南功夫环球网

《武林汉韵》赴欧洲四国巡演

《少林武魂》剧照

□记者王玮皓文李康摄影

进入寒冬,郑州的清晨气温一直徘徊在5摄氏度以下。天刚蒙蒙亮,77岁的马春喜便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这位身材瘦削的老人动作非常麻利,简单收拾了一下走出家门,在楼下的体育社区里,已经有相熟多年的拳友在那里等候了。每一天早晨马春喜几乎都要去郑州市的各个公园、绿地、社区免费教太极拳,这个习惯,她已经持续了整整16年。马春喜老人只是河南千万习武者的一个缩影。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也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作为中华武术的发祥地,河南的武术不仅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还带动了相关产业走上一条振兴之路。

传承

用太极拳带去健康、幸福

马春喜曾是河南省武术队总教练,带出了一茬又一茬的世界冠军。“刚退休那会儿,耐不住寂寞,想出去转转,以前在专业队,没有真正下到基层,一出去才发现,下面的拳友对于学习太极拳非常渴望。”说起太极拳,马春喜的眼睛里透着兴奋的光。

退休后的马春喜开始骑着自行车满郑州转悠,紫荆山、绿城广场、碧沙岗公园……只要有人想学,她就大老远骑车赶过去,风雨无阻,如今她的学生已经遍布郑州。“太极拳不仅仅是一套拳术,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太极文化,是一种光荣使命。同时,太极拳也能给大家带来健康、幸福,所以我会一直行走在传承太极拳的路上。”马春喜说。

太极拳名满天下,焦作温县陈家沟是陈氏太极拳发源地,世代相传近年,如今太极拳拥有大批拥趸,已遍布全球。在温县,有武术馆校20余家,小型的家庭武馆30余家,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拜师学艺,以武会友。太极拳早已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不仅是学生体育必修科目,在街头巷尾,房前屋后,习武练拳者随处可见。随着近年来的太极热,让原本有着有派别之分的太极拳更多融合成全民参与的一种健身方式。

年,在省体育局的统一管理下,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正式成立,10年间,在全省各地登记注册的太极拳协会、社团组织从当初的数十家发展到现在的余家,太极拳习练站点余个。据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武术科保守统计,全省太极拳习练者目前已超万人,近2万人取得了国家武术段位资格,其中郑州市就有53个太极拳会员单位,个义务辅导站点。“有很多热心人士自发免费培训太极拳,无法具体统计的非常多。”郑州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菲说。

推广

用少林功夫讲中华文化

少林武术名扬海外,是中国极为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提到少林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刘少鹏最有发言权。8年,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被国家汉办确定为首批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承担着为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培养培训武术教师、开发编写“汉语与武术”多媒体系列教材、进行武术文化艺术巡演等任务。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心灵因交流而沟通,友谊因交流而加深”。年3月,刘少鹏带领“武林汉韵”巡演团参加了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演出,如何推广中国文化引发了他长久的思索。“中国进行对外文化推广成为国家战略,如何回报世界期待的眼神?武术是外国人兴趣浓厚的文化项目,而河南武术资源丰富,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融入少林武术文化,是一个双赢举措。”刘少鹏说。

不管是在豪华的市政音乐厅,还是在简陋的大学阶梯教室、嘈杂的城市广场……多年来,刘少鹏带领着他组建的“武林汉韵”巡演团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一丝不苟地彩排、演出,把少林武术的精华带给海外观众。截至目前,巡演团已经出访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余场次,受众百万余人,“明年希望你们再来!”这是每站告别时,巡演团听到最多的一句话。目前,“武林汉韵”武术文化巡演被河南省评为外事工作十件大事之一,已经成为河南省乃至国家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

如今,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已有数十位武术老师通过国家汉办选拔被派往美洲、欧洲、非洲等多个孔子学院任教,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把好奇带回来,很多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武术感兴趣的外国人都想到河南来走一走、看一看。学院连续十多年承办的“汉语桥”国际中学生夏令营活动,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营员近两千人,为外国营员提供了“武术文化”的中国体验大餐。

“推广的正效应正在加速显现,那些校长、官员、学生回国后,都成了少林武术和中华文化的海外使者,河南在全世界尤其是开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国家的大中小学校里知名度正持续提升,我们也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支持河南建设文化高地做出贡献。”刘少鹏说。

产业

谋划世界“功夫城”、“太极镇”

在年11月举行的河南省体育产业工作大会中,登封市、温县作为杰出代表,向与会者分享了他们结合地域及文化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种种成功经验,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典范。

武术教育是登封重要的产业之一,登封市对武术院校进行资源整合,组建塔沟、鹅坡等武术教育集团,每年直接输入30多亿元资金,极大地拉动了登封的消费市场。同时,这些武术院校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少林功夫馆、培训中心等机构。登封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武术人才培训和输出基地。年,登封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登封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近年来,登封市共引进体育相关产业重大项目15个,多亿元的总投资成为了登封市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武术太极、旅游太极、文化太极、养生太极……温县则利用“独门绝技”太极拳,多角度开掘相关产业。目前,温县在太极拳培训方面带动经济收入达万元以上,有0余名温县籍拳师在世界各地授拳,在多个国家建有拳馆或俱乐部。同时,借助太极拳发源地优势,以陈家沟文化旅游区为核心,温县引进了投资亿元的中国太极镇项目,正在将当地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在武术相关产业的发展中,登封、温县各有特色。登封功夫演艺业方面,投资15亿元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已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每年演出余场,实现收入多万元。此外,登封现有20多个少林武术功夫演艺团队,每年在国内外巡回表演0余场,吸引海外观众万人次,媒体观众覆盖全球近20亿人次;温县则手握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太极拳争霸赛、太极拳邀请赛等诸多品牌赛事。

在以武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产业中,两地都培育了一大批企业,产业远销海外。接下来,登封还将建设功夫用品产业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武术用品交易中心。温县正在申报太极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推动太极拳产业开发上升到国家层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