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5校上榜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传统文

吃什么补黑色素最快 http://m.39.net/news/a_6515639.html

泉州市5校上榜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非遗扎根校园绽放传承之光

泉州网11月19日讯(记者曾聪虹)日前,教育部公示了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泉州市5所学校榜上有名,分别是惠安县小岞中心小学(传承项目:惠女服饰)、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市洛江附属小学(传承项目:妆糕人)、永春县实验小学(传承项目:白鹤拳)、晋江市平山实验小学(传承项目:舞龙)、南安市岑兜小学(传承项目:闽南高甲戏)。

非遗传承人张明铁进校传授“妆糕人”课程(闽南师大洛江附小供图)

“妆糕人”技艺点燃学习热情

周三下午,在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市洛江区附属小学的“妆糕人”工作室,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地忙碌着,桌上还摆着小刀、梳子、剪刀、钩针等工具,市级非遗传承人(妆糕人项目)张明铁老先生耐心地指导同学们制作“妆糕人”,“非遗”技艺在孩子们的指尖“绽放”。

提供有利学生创作的环境,学校建设有“妆糕人”工作室和“妆糕人”作品展厅,面积达多平方米,每周二、周三下午的第三、四节课分别开展乡村少年宫“浪漫妆园”和“妆糕人”校本课程,聘请当地市级非遗传承人(妆糕人项目)张明铁老先生和本校专兼职美术老师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课外与课内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妆糕人的制作与创作。学校将每年的5月份设为“妆糕人民俗文化节”,以班级为单位在校园设立闽南传统的妆糕人摊位,并按年段分别评选出“妆糕人小小传承者”,推荐技术娴熟的学生参加各级比赛。结合“闽南文化进校园”课程的实施,让“妆糕人”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活动中,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闽南文化的“润物细无声”。

“引进的特色课程,深受学生的喜欢,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妆糕人’的由来,也爱上‘妆糕人’,爱上闽南文化、家乡文化。”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市洛江区附属小学校长陈松信表示,传承传统文化是学校的使命和担当,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弘扬优秀文化的育人途径。此次入选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激励学校继续深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点燃学生内心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崇拜之情。

传承非遗文化形成办学特色

指尖上的“艺术”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而服饰的“艺术”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惠女服饰特征令人印象深刻。惠安县小岞中心小学从“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四个方面,创设了富有“惠女文化”个性特征的教育文化环境和氛围。学校以“传承惠安文化,弘扬惠女精神”为教育特色,秉持着“勤朴自强,海纳百川”优秀校训,以象征着自强不息的吉祥物“岞女阿菜”启迪学生“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小接受优秀的传统惠安文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传承惠安文化及惠女精神打下坚实基础,也进一步让其得以弘扬。

晋江市平山实验小学有一支传承三十几年的舞龙队,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因地制宜,于年3月引入舞龙这个体艺项目,着力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该校特聘舞龙传承人洪锦雄为舞龙队教练,同时成立舞龙课程研讨小组开展活动、开发课程。年,学校对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进行选择性继承和发展,把舞龙运动的传承融入课堂教学,实施了舞龙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课题”的三进举措,学校编写校本教材《盛世龙娃》并进行校本课题研究,从舞龙的历史渊源、知识学习及表演技艺等,分学段在全校学生中进行教学传授。年,学校编创了“龙狮操”,并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成为每日大课间活动深受师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在永春县实验小学,“千人白鹤拳操”壮观有力,风采卓然,充分体现了白鹤拳的气势。该校利用地处白鹤拳发源地五里街镇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永春白鹤拳引进课堂,深入校园,开设了永春白鹤拳校本课程。学校定期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白鹤拳操比赛,并成立了由数十人组成的“校白鹤拳武术队”,让有爱好和特长的同学能得到专业的培养。此外,学校还聘请专业拳师教授白鹤拳的其他套路、器械,举办武术特色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挖掘传统武术内涵,用优秀武术文化滋养学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南安市岑兜小学也利用地处高甲戏发祥地岑兜村这一优势,年7月联合村委会、老人会成立岑兜高甲戏兴趣班,由村委会聘请专业老师开展培训活动,并把高甲戏作为岑兜小学特色项目走进校园。岑兜高甲戏兴趣班被称为高甲戏的“娃娃班”。“娃娃班”一方面让高甲戏走进校园,另一方面则是从“娃娃抓起”,培养一批高甲戏传承人。几年来参加各种比赛和交流表现突出,取得了累累硕果。

闽南文化进校园多形式渗透和传承

泉州是世界遗产城市,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各种闽南非遗文化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开展得有声有色。

市教育局体卫艺语科有关负责人表示,泉州市积极推动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各个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或探索出各具特色的闽南文化课程,或在各门学科中渗透闽南文化教学,或采用兴趣小组、集体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弘扬、传承闽南文化,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在校园传承中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

此次5所学校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就是泉州市开展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之一。泉州市将继续把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将其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