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享誉全球,尤其在古代,分化出了很多武功门派,然而,我们对中华武术的认知大多都是从影视剧或武侠小说中得知的,在影视剧中,各门派武术加入了,很多编剧的想象,让让中华武术神乎其神,不由得让人怀疑古人武术的真实性。
古人修习武术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大多都是近身搏斗,因此武艺高地直接决定了胜负,人们甚至专门研究出很多四两拨千斤的技能,即便面对再强壮的对手,也能轻松制敌取胜。
还有些人专门研究人体弱点,或许点穴功夫就由此而来。这得益于古代中医发展,中医们对人体结构和血脉运行规律了如指掌,进而发现了人体很多薄弱指出,在近身对战中,掌握了这些技巧,往往能够一招制敌,甚至一招毙命。人的太阳穴、头顶命门以及会阴等部位,在受到打击之后很容易就让人丧失抵抗能力。
有些人专门研究技巧性武功,而有些人则偏向于修炼硬家功夫,主要练习的是力道以及抗击打能力。其实那些武术世家,都有修炼硬件功夫的独到技巧,很多武馆门前都有一块专门练习力气的大石头。
普通人可能要三五个人才能抬起来,那些专门经过训练的人,一只手就能轻松抓举起来,戾气功夫也并不全凭的是蛮劲儿,也包含很多巧妙的力道在里面,就是借力打力。
在训练中也很容易出现事故,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突破极限就可能让身体受损,甚至出现暴毙的现象。
在古代,武术讲究一脉相承,有武术世家绝对不会轻易把独到功夫传给外人的,甚至还规定传子不传女。一旦本门的独家功夫被外人得知,将会带来难以预测的危险,独到功夫可能被人破解,实战中必然陷于不利之地。
后代子女也担负着发扬光大门派功夫的使命,因为武术技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本门派不注重创新必然就会落后。各门派定期都会组织比武切磋活动,就是为了推动武术的创新发展。
在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武术大家,比如我们熟悉的李小龙、霍元甲等人,这些人并非是杜撰出来的,也正是近代以来的这些武术大师才让中华武术名扬海外的。可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进入现代再也没有出现所谓的武功高人?
这也是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因为科学技术越来越发展,步枪、火炮甚至导弹等极大提升了打击能力,已经很少在有近身搏斗的机会。而且古人修炼武术不仅是看家护院、抵御外敌,还是一种谋生手段。
现代社会已经用不着武术了,人们修习跆拳道、气功等更多的是为了强身健体。真正的近身搏斗也只能在武术竞技中才会出现。
而不像古时候的武术,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制敌,尤其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武术更是保命的看家本领。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也不允许人们打架斗殴,如果谁凭着武功伤害别人,等待着他的必然是法律严惩。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练习武术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很多人自然难以忍受这样枯燥乏味的训练。尤其是硬家功夫,更需要从小就开始练习,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出师。
当然,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武术学校,这种学校里的学员学习一些功夫,往往注重的是技巧性的东西,说的直白些,大多都是花拳绣腿,实战作用并不强。
综合看来,在古代的功夫还是有一些真正杀伤力的,比如行动的速度,跳跃的高度等,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能发挥人体的最大潜能。也有一些具备一招制敌的效果,这是生存的需要,比如从事镖局行业的镖师,如果不掌握一些技能,在遇到土匪抢劫时,就很难应对。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杀人技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人们逐渐武术气功等,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这其中包含的依旧有传统武术的影子。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化,武术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现代文明社会用不着真刀真枪的近身搏斗,但发扬武术精神,传承中国功夫依旧是我们重要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