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抗衡英美,他把东亚武道搏击精神融为一

近年来,闫芳、太极雷雷等所谓“大师”,一次次把传统武术推上风口浪尖。传武到底能不能打?传武在当代还有没有价值?传武未来的路在何方?

知名作家、评论家、媒体人,同时也是传统武术练习者的吾非羊老师,以亲身经历,围绕多年来接触的武术家、江湖门派、不同拳种、武术打假,以及武术江湖中的人和事,写成一部纪实小说——《武林揭秘》,讲述当代中国武术和江湖的发展现状。

一者,向大众揭开中国传统武术的神秘面纱;二者,解析一些武术造假的技术和方法;三者,介绍传统武术中一些真正实用技术的训练方法和使用技术。同时也探索寻找保护和发展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的出路问题。

下面刊载的是《武林揭秘》第三十七章的内容。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例如铭苅拳一老师在日本是个在小乡镇上的空手道馆教拳的三四流的拳师,如同池塘中的一条小鱼。但是,由于他敢为人先来华教拳,让他成为了中国当代空手道历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虽然,铭苅拳一最后如流星一般消失在中国现代武术的浩瀚天际,却也留下了一丝璀璨。

关于铭苅拳一老师在年后的经历,在他所创立的中国第一家空手道运动组织“拳士会”网站上的介绍说:“年4月25日,经‘世界空手道联盟’认可,中国第一个空手道委员会‘上海市武术协会空手道委员会’成立,在‘上海市武协空手道委员会’主任王肇基先生的介绍下,铭苅先生被聘为首任顾问总教练。在之后的岁月里,铭苅老师凭借自己累积的人脉,邀请了诸多世界搏击高手前来中国讲习,涉及踢拳、柔道、柔术、剑术等等诸多种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练习者的视野。”“年11月,铭苅拳一先生带领8名上海空手道选手赴日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空手道联盟世界空手道选手权大会。这是中国空手道运动员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世界性的盛大比赛。”

铭苅拳一在上海体育宫内的道场也越开越大,学生坐满了小小的道场。日本NHK的记者也慕名而来为他拍摄了纪录片,铭苅老师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年,铭苅拳一从日本引进了现代全接触空手道——极真会,全称“国际空手道联盟极真会馆”。他的热情之举极大地改变了日本空手道在世界范围传播的均衡态势。以全接触格斗为主的现代空手道“极真会”,在日后,逐渐成为了中国现代空手道的主流之一。

年左右,两位上海青年小熊和小韩相约在一家烧烤店吃夜宵。与前文中教我大成拳的朱老师一样,小熊和小韩也是回沪上海知青的女青年。其中,小熊是跟着父母先从遥远的新疆迁移到安徽小城,然后再回到上海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犹如美国西部片一般的小城里,充斥霸凌的校园和险恶的小镇“江湖”中,一个身体羸弱、身材矮小的少年,必须依靠不断打架才有可能在这糟糕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不过这也导致小熊成为了一个自学成才的武术爱好者。

这一天,小熊和小韩在烧烤店吃烧烤,忽然看到一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青年,在小店对面的墙壁上张贴招生广告。广告上出现的是小熊和小韩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标志:日本空手道“极真会”。这个空手道训练班正在面向全市招收空手道学员。

“这是什么拳啊?”小熊和小韩上前问道。

“日本空手道,你们想来学吗?”张贴招生广告的青年说。

“日本极真空手道是个什么拳呢?”小熊和小韩追问道

“你们来体验一下就知道了。”张贴招生广告的青年回答。

这位张贴小广告的青年就是极真会在中国最早的学员、元老、教练师范龚寒。

据极真空手道的创始人大山倍达自己的解释:“‘空手道’是一种徒手而无武器的技击术。使人类的双手变为锐利的刀剑,化全身为灼热的子弹。其最后的目的,就是要求人类人体与灵魂的返璞归真。”(摘自大山倍达《空手道》一书)。极真空手道,是一种类似极限训练和精神苦修的全接触的现代格斗空手道,与日本传统空手道有很大的区别。

大山倍达(—),年出生在朝鲜,童年时被送到在中国东北经营农场的姐姐家。在中国东北他接触到当地拳师李相志,学习了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借力”等摔跤和擒拿技术。年,大山倍达回到日本考入山梨县航空学校读书,同时他也学习了传统空手道,拜“松涛馆”的船越义珍为师,兼习刚柔流空手道并获得四段段位。与此同时,大山倍达也对现代体育健身方法充满热情,热衷于科学的力量训练,如举杠铃、俯卧撑等,这些良好的习惯为他之后开创徒手格斗空手道打下了基础。

年,大山倍达考入了早稻田大学体育系,系统学习现代体育训练理论,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学院派。这也意味着,极真空手道的训练体系,很大的部分是来自于日本和西方的现代体育训练系统。

同年,大山倍达在东京街头看到一个美军士兵调戏日本妇女,他上前一拳将美国兵击倒,结果遭到了美军占领当局和日本警视厅的通缉。为了避祸,大山倍达躲入千叶县清澄山的延山寺里,苦修空手道的各种技术,同时进行强化击打威力的体能训练,这就是他自己称为的第一次的修炼悟道。

他每天的训练内容是:沿着崎岖的山路跑步,通过有氧运动训练耐力;接着是举重,包括使用哑铃和中日传统武术中的石锁;在荆棘丛中来回跳,练习步法和弹跳;打沙包,打日本传统的拳法靶位练习“打卷崧”,劈砖,手切石块等(类似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打千层纸);最后,他再把松涛流和刚柔流的传统空手道套路打一遍。这也是后来极真空手道中基本训练体系的由来。这段训练的结果,是将日本传统空手道与现代搏击体育训练结合的尝试,效果显著。年,大山倍达结束修炼下山,在京都丸山堂举行的战后日本第一次全国空手道锦标赛中获得冠军。

对于创建极真会这种全新的现代格斗空手道,大山倍达有自己初衷。他在《空手道》一书中说,针对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传统武术面临拳击、泰拳等外来拳种的挑战,日本传统武术不堪一击的窘境。“空手道是现在残存于日本最后唯一的武道,我很不甘心白白眼看它也踏上柔道的覆辙而败在英美的手里。”“空手道已经逐渐体育化,就会失去空手道真正的魅力。空手道一定要与尚武精神配合才能茁壮,才能更为发展。”大山倍达立志要用现代体育系统来改造和恢复东亚的传统武术以抗衡英美。他不无动情地写道:“我日夜研究,也许,达摩大师面壁九年的禅功、张三丰的柔心、流浪异国的明朝拳法家(明代遗民陈元赟在日本开创的柔道和唐手)、悲愤的琉球男儿慷慨激昂的心情,如今都融化在空手道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