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教育中,大多数人都是对武术有很多误解。谈起武术运动,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搞武术就是浪费时间,孩子出来也只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
“武术运动只是为了身体健康,其他没什么用”;
“孩子之间比的是成绩,武术对学习来说没有用”;
“孩子又没有成为运动员的想法,做那么多运动没用”;
“孩子功课太多,没有时间练武术,有时间还不如休息会儿”。
我们的教育中,“成绩”、“功课”才是重中之重,甚至武术和“休息”相比都算不上什么重要的事儿。不仅父母不重视,在学校里,体育课常常被“语数外”等主课所占。
课间的户外活动常常因为所谓安全问题被限制。此类的想法,都大大低估了武术运动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那么运动场上,究竟磨炼孩子的哪些品质,保证他们未来的成功?
一、难以击垮的自信
武术运动场上的逆境是最好的教育契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无法直面失败,逃避困难。但只有经历失败的痛楚,经历过对自己的否定和质疑,学会坦然面对失败,分析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走出困境,建立钢铁般无法被击垮的自信。
二、武术精神
武术精神要求认真专注,需要严于律己约束自己,习武之人无法容忍做事搪塞,漫不经心。可这恰恰是很多孩子的坏习惯。
三、忍耐力和意志力
我们常常抱怨孩子不愿意吃苦,但是家长并没有给提供孩子磨炼自己的机会,才会让孩子变得懒惰懈怠。导致孩子遇到挑战,第一时间就像选择放弃,而武术运动中枯燥的训练,需要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坚持才能完成。
因此,武术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才会如此看重武术特长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