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经常给孩子进行读写和计算训练,没想到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很多孩子一直都在讨厌学习。
01家长焦虑孩子学习
近段碰到一些家长跟我诉说孩子不爱学习,现举两例。
家长一(企业规划师):我儿子心思一直不在学习上,学习方法也不好,懒,多说几句还不高兴!最近他迷上了编程,然而编程的老师跟他说必须学好文化课!而文化课呢,他又不喜欢背诵!不知道怎么办?
我当时吃了一惊,不喜欢背诵,学习成绩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是这样回答的:懒不是好现象,很多聪明的孩子就输在懒上。背诵也是有方法的,譬如找关键词句背诵,读背结合,边写边背,体验式背诵,等等。
家长二(职业白领):昨天他跟我就做多少道计算题讨价还价,最终只同意做十道题,上次数学考试计算题扣10分以上!我朋友家娃一连10夜,每次两页计算题练习!这也是被逼的!
我怔住了,数学考试不会计算,那数学成绩就不用说了!但我还是鼓励家长:这个是有方法的!不能简单的让他做!出题要有针对性,做题要有互动,做完要有点评,要经常进行鼓励,办法很多很多。口算笔算好的孩子,数学成绩肯定不会差!
02孩子为何讨厌基本功
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学生学习经常是围绕背诵、计算等基本功进行的,因为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两门学科就是语文、数学,这两门对应的基本功主要就是背诵、计算。
就语文来说,所有的学科都是需要用语言教授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决定了课业成就的大小,所以“背诵”是学好文科的“唯一方法”,绝对没有第二个出路!
就数学来说,只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说,计算能力对学好数学起了决定性作用。
然而,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孩子讨厌进行基本功训练!为什么?
我发现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不爱,心理抵触。二是不会,苦劳大,功劳小。
孩子不爱基本功,有可能是心里对学习的抵触或轻视,有可能是和老师家长的关系不和谐,有可能是厌烦这种大量繁杂的重复劳动等等,这个是“心理”问题,需要调整心态、改变认识。而其中与老师家长的不和谐,却往往成了热搜,长辈们往往给孩子布置了太多的作业,说了很多”过分“的话,他们不能接受这种”教育“方式,怎能努力去学和练呢?
孩子不会基本功,这是方法不对,”过来人“都要好好告诉他们方法,并且亲自进行部分示范。
就背诵来说。背诵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的,所以背诵之前一定要能声情并茂的读出来。背诵之前可以找关键词句,画一画场景。背诵时可以读背结合,可以边写边背,可以跳背、倒背,可以饰演文中演员。每次背的量不要太多,背的时间不要过长,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应用“遗忘曲线”复习,等等。多运用这些方法,哪有背不好的?
就计算来说。首先要打好基础,从20以内加减法到进行大数字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然后学习有理数无理数,实数虚数等,这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学好。第二,要多加引导。比如数钱、购物,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让孩子对数字更加敏感。第三,练习心算很重要,少借助一些物品或计算器来做。第四,寓教于乐才有效,平时游戏比如打扑克,下棋,可进行计算训练。第五,学习以鼓励为主。只要参与了,就应鼓励。等等。
03家长为什么焦虑
当然,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是不庸置疑的。但学习效率与孩子的承受能力、学习水平、学习环境等息息相关。然而,一些家长急躁冒进,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
譬如幼儿园就学习拼音字母,到小学一年级26个字母全认识,但读不好,写不好。譬如学写汉字,只想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然而笔画笔顺都不会。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学乐器、舞蹈、书法、武术等数不清的”特长“,而结果呢?孩子恰好丧失了这方面的兴趣。
那么家长为什么这样急躁冒进心理,因为社会上有这种心理。当前社会发展过快,某些人的追求也过快了,如有的企业在管理中追求效益最大化,房价上人们跟风,朋友圈中炫酷,股票快富……再加上人们口头中“天才学霸、名利双收、一夜暴富、嫁入豪门、提前退休……”太多的话题。很多家长心里浮躁,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的焦虑,不能静下心来教育孩子。
04好好引导孩子吧
如此一来,家长一焦虑,就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孩子在压力下,也只想快点成功,基本功的学习就忽略了,导致成绩差。孩子成绩差,家长就越焦虑!如此恶性循环!
所以,家长降低焦虑度,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相应的要求,好好辅导孩子进行基本功训练,才是更好地帮助孩子的学习。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努力推进自主学习减负反而增效
文静小孩封闭沉浸自己世界,自傲老师助力融入温暖集体
家长不要改家庭作业了,那究竟应该做些什么?看看老师的建议吧
教育机会转瞬即逝,随机教育彰显智慧,家长都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