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韩忠林
随着北京冬奥会进入天倒计时,关于冬奥会的信息最近几天频繁刷屏。
在很多人认知里,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发展与冬奥会密不可分的冬季运动项目“先天不足”。可在业内人士看来,河南却拥有一些独特“优势”。
河南冰雪项目
发展冬季运动竞技,河南有这些优势
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
办赛要精彩,参赛要出彩。很快冬季运动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开来。
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成立,随后被河南省体育局 组确定为冬季项目管理单位,负责我省大多数冬季运动项目选材、培训、赛事举办等工作。
“我们虽然都是搞体育的,也接触过不少赛事,但当时对冬季运动项目了解还很少。”厉阳是郑大体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运动员选材、培养等工作。
厉阳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管理中心成立时,得到了国家队教练大力支持。。
“那个时候,河南冬季运动竞技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东北等冬季运动强省有很大差距。”厉阳称,虽然任务很重,但大家始终保持着坚定信心。
其实,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河南发展冰雪运动竞技,在某些方面是有得天独厚优势的。
“登封武校、濮阳杂技都可以为冬季运动跨项选材提供人才基础。”河南滑雪联盟会长吴可表示,很多冬季运动项目,需要做一些空中动作,对身体力量、柔韧性要求比较高。
“武术和杂技,很多孩子都是从小练习的,在力量、柔韧性方面基础比较好。”吴可说。
这个观点得到厉阳认可,他表示,目前管理中心培养的冬季项目运动员中,有不少是从武校跨项选拔的。
优势“提现”并非易事
尽管有跨项选材优势,但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其实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
厉阳表示,相较于夏季运动项目,冬季运动项目对设备、条件要求大都会高一些,也就是说“门槛儿”会高一些,意味着在培养资金投入上会多一些。
“很多人了解得比较片面。”厉阳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精英运动员培养,已经不仅仅是体力、技巧训练问题,而是涉及运动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电子技术、机械设计等几十个学科的综合性项目。“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冬季项目运动员培养会更难一些。”厉阳表示,冬季项目运动员培养,还需要考虑地区自然环境、气候、文化等因素,过程十分艰辛。
厉阳介绍,很多冬季项目运动员培养是在山区进行的,运动员需要克服极差的自然环境。“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吹着大风,时速要达到七八十公里,运动员穿得还不能太厚,肯定是很难受的。”
“我们整个团队,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平均每天休息时间不到6个小时。”厉阳说。
河南冬季运动项成绩初显
付出、投入,让河南在冬季运动项目上开花结果。
年2月,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简称二青会)上,河南姑娘徐茜瑶、童梦瑶夺得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女子项目一金一银两枚奖牌。实现了在全国各类综合性运动会上,河南省冰雪项目零的突破。“这让我们很振奋,更加坚定了信心。”厉阳回忆,在二青会上,河南冬季运动项目犹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样。
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了解到,在二青会上,该中心培养的运动员,一举夺得27枚金牌、21枚银牌,21枚铜牌。
要知道,对于冬季运动项目基础薄弱的河南来说,这个成绩基本上等同于“开挂”。
据了解,年在瑞士洛桑举办的冬季青年奥运会上,由郑大体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培养的运动员冉鸿运获得了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第19名。对于河南冬季运动项目来说,这是一次突破。
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大体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了解到,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郑大体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培养的运动员,再次交出优异成绩,取得了5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
河南冬季运动项目取得的成绩不仅仅体现在比赛中,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郑大体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培养的运动员中,目前有25名在国家队备战冬奥会。
“我们的目标是,有多名河南运动员能够登上北京冬奥会赛场。”厉阳说,参加国家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参加冬奥会,还需要与全世界“高手”过招,过程会十分艰难。
河南冬季运动项目参与者不断增多
借着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河南在加强冬季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同时,也不断开展冬季运动项目推广、普及工作。
今年50岁的郑州市民陈明是一名资深冰壶爱好者,不过多年以前,她只是通过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