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学生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余篇,考取硕士研究生总人数达人,部分考生被纽约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埃克塞特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录取。学生获市级以上专业比赛奖项达余项,其他比赛奖项近项,其中创业方面获各类奖励及扶持资金达46.2万元,先后于、年获得团中央KAB推广办公室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创业金奖两次,获批各类专利28项。学院历届各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在95%左右,绝大多数毕业生被大型国企及国内知名建筑企业录用。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等共同完成的—年汉这所高校的城市建设学院为何这么牛?
实践教学+技能大赛促进学子专业素质扎实
门捷列夫曾说过:“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管它多么漂亮,都会失去分量,不会为人所承认。”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社会现实,结合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做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对实验实训教学比重进一步加大,目前该院的实践教学已达整个教学活动比重的50%。
“我们的实验实训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多个部分”,学院副院长蔡克凯教授介绍:“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院配备了独立的教学实验大楼,建筑面积有10平方米。学校投资1多万建立了工程结构、建筑模型制作等29个教学实验室,此外,学院设有各类校外实习基地30余家,能满足该院各专业的所有实践教学和科研需要。
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目的。仅在年,该院学子就获得了第十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本科组)团体一等奖,年全国中高等院校BIM招投标竞赛南方地区一等奖、二等奖、BIM施工管理专项一等奖,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团体一等奖等各级技能大赛奖项40余项。
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这些优秀学子日后也成为了各大企业的“香饽饽”。来自造价班的熊健曾获得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本科组)团体一等奖、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量计算手算单项一等奖、创新思维竞赛项目单项一等奖等奖项。因为他专业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在应聘过程中,他击败22名实习生,进入到中国十大民营工程设计企业之一的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担任安装助理工程师。
学子们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扎实的专业技能,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该院工程管理专业学子卢波臣在年高分考取了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他表示,在考研过程中,学院的老师们给了他很多鼓励和良好建议,为他扫平了很多填报志愿和学习规划上的难题。年,工程造价专业班的“学霸”寝室由高晓悦、张锦、李紫嫣和范于滢四人组成,在年的研究生考试中,他们分别被西安工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录取。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让学子通适素质更为过硬
为更大限度发挥学子的综合素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城建学院还特别注重对学子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个性特长、沟通能力等通适素质的培养。学院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教学优势,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拓展学子视野;广泛动员学子加入校内各种社团组织,鼓励他们勇于担责,积极参与组织内的竞选活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通适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戴文莹是建筑学班校友,在校期间,她成绩优异,曾荣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获国家奖学金,被学校评为“校园魅力人物”、校级“优秀特长生”、学院杰出青年等,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武汉大学研究生。此外,她个性特长也十分突出,参加众多歌唱比赛斩获颇丰,曾获年浙江卫视《非同凡响》全媒体海选全国19强、武汉第三届光谷音乐节个人组冠军、湖北省第二届粉丝节“我是大明星”唱歌比赛亚军等。进入武汉大学后,她变得更加出色,荣获武汉大学第七届十佳歌手冠军,武汉大学All-Star全明星歌手赛冠军等,还被评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优秀研究生”、年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等奖项。
除戴文莹外,在武昌理工学院各级学生组织和社团中,还有很多城建学子活跃在其中。大学生通讯社是学校党委宣传部直属的校级学生组织,负责校内新闻的采集与报道工作。该组织近三届社长中有两届都来自城市建设学院。工程造价班刘成是大通社第十二任社长,他累计在学校中南在线网站发稿数量超过篇,其中很多新闻还被央广网、人民网、人民日报等媒体刊发。刘成表示:“学院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初就会安排讲座为新生讲解一些关于全校各个学校组织、社团的情况,我当初抱着学习的心态加入了大通社,四年下来我在这里学到的东西远比预期要多,感谢学院最初的引导。”
正因为学院的积极引导,该院学子在通适素质方面也收获了不少奖项。在湖北省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公开、华中区学生跆拳道比赛、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武汉市决赛、湖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等大赛的领奖台上都有该院学子的身影。
因材施教、兴趣引导使学子创新素质愈发突出
“这是办公软件的几个基本操作,大家要多多练习才能做到熟练。”在该院的一个特色晚自习上,几位高年级同学正在为大一学子讲解办公软件的基础应用。类似这样的特色晚自习在该院已开展数年,一般由具有某方面兴趣特长的高年级学生给大一学生上课,学院还安排有创业基础、发明专利、体育特长等12项特色晚自习。通过此类晚自习,可以有效激发同学们对创新等方面的兴趣,再通过学院的引导支持,很多学子的创新点子转化为了实际成果。
近三年,该院学子获批各类专利28项,专利成果转换价值近百万元。装饰工程班的杨艳丽,在参加了发明创新的特色晚自习课程后,便萌发了自己申请发明专利的念头。在学院的帮助下,杨艳丽最终完成“幼儿防踢被装置”,并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一年后的大学生创新成果拍卖会上,她的专利以5.5万元的价格拍卖成功。
无独有偶,被誉为“发明大王”的建筑学班的陈神飞,大学五年发明了4项专利,因其创新能力突出,在大三期间他就收到武汉一家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公司寄来的“创新创业讲师”聘书,受邀担任该公司发明指导、专利咨询、专利转化、创业指导。年,他还被深圳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我们因材施教,定制了特色晚自习活动,让大家能找到自己兴趣相关的课程,然后通过‘老带新’的方法,让枯燥的晚自习变得生动,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该院团委书记李明星说道:“我们还邀请了校外企业的特长讲师来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创新方面的问题。”
产教深度融合让学子就业创业路走得更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学校“三维人才”培养方案,该院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学院积极开展创业专业培训,整合校内外资源,跟踪解决学生创业期间遇到的困难,为学子创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年初,该院级校友李江返回母校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创业经验。他希望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们,让他们能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该院党总支陶新荣书记告知:“学院每年都会整理校友资源,让成功校友为正在创业的学子传授经验,每学期还会邀请一些国家级创业导师为学子答疑解惑。”
仅在年,该院就荣获了十余项创新创业奖。其中,来自工程管理班的杨博、刘昊等同学带领的“宝百学”团队先后荣获首届互联网大赛国家奖、第二届互联网大赛省级奖、大学生创业大赛复赛铜奖、大学生创业节优秀团体奖,装饰工程班彭琪荣获国家级大学生微创业行动项目金奖,建筑工程班严钲凯和土木工程班吕建国等学子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5万元。
学院还专门安排了专业老师对创业学子实行指导帮扶,让同学们能够以最佳心态面对学业及事业。陶书记表示:“我们还会对专业老师提出要求,让专业老师对创业学子提供特别帮扶,在业余时间帮助创业学子补回落下的课程,让其在创业方面取得成果的同时也不会落下学业。”
除了对创业学子鼓励支持外,该院还积极联系相关领域的专业企业,与企业洽谈“校企合作”、“实习单位”等项目,争取让学生的就业创业前景更加灿烂。年12月,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天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BIM应用实习实训基地”正式成立,这也是该院第25个校企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赵峰表示:“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我们与武汉天帷公司达成合作,该公司派工程师来学院教学,学院老师加以辅导,这样能让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学到企业的软件。”
“在新时期,城市建设学院将紧跟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大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全力适应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模型化发展要求,积极实施以传统工科向现代化工科转型为目标的专业改造,因材施教,全面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柳立生院长对学院的未来充满信心。